河南四家企业合力打造开拓非洲市场的“拳头”
文章来源:河南报业网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3年12月29日 09:36
“多年的对外经贸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走出去要善于抱团,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优势和拳头力量,也不利于树立中国商品在非洲国家的品牌形象。抱团可以向非洲国家政府争取优惠政策,获取更大的赢利空间。”12月28日上午,在河南国基对外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郑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赵国强告诉记者。
据河南工人日报报道,河南国基对外投资有限公司由河南国基实业、登封嵩基集团、郑州玛纳建筑模板、河南天源实业4家单位合资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开发非洲市场为主。2003年11月6~20日,郑州市外经贸局、郑州市对外投资企业协会组织9家企业组成“非洲经济贸易考察代表团”,对非洲塞拉利昂和加纳进行了投资考察。代表团的出访受到了塞国总统和加纳外交部的热情接待。“两国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郑州市企业投资非洲步伐刻不容缓。”赵国强说。
河南国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生同山告诉记者,现在的非洲颇似20世纪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现在的中国城市,电风扇等基本要被淘汰的产品,在那里却正时兴,空调等已经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产品,在那里还只是少数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非洲国家消费水平的低下,使得欧美发达国家性能、技术等都比较优良的产品,在那里的市场空间过于狭小,但却给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市场空当。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出去是中国企业规避产业竞争、延长换代产品赢利周期的有效途径。
郑州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协会秘书长崔广相则认为,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到国外做生意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对于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来说,出去考察一下,一比较,自己的企业适合在哪些国家做哪些事,一目了然。
据了解,在塞拉利昂,中国的日用品占到90%以上的份额,塞拉利昂日用品市场的竞争基本上在中国企业之间展开。所以成立合资的河南国基对外投资有限公司,旨在以团体的形象改善原来中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态势,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和建立首批开拓塞拉利昂市场的联合舰队,并以塞拉利昂为基地,带领郑州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协会下属的众多民营企业共同开拓整个非洲市场。
塞拉利昂是非洲西海岸的一个小国家,人口大约有570万,但投资者不应据此就对塞拉利昂市场失去兴趣,因为塞拉利昂是16个西非共同体成员国之一。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可以没有太多限制地销售到其他国家,这个共同体总人口有2亿人。
塞拉利昂设有海港和与欧洲、美洲、亚洲及其他非洲国家相连接的机场设施。它的金红石储量在世界上最为丰富,有质量最好的钻石,其他矿产包括黄金、铁矿石、铝矾土等,最近又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矿产开采应是一个高效益的投资领域。
11年的内战摧毁了塞拉利昂不少城市、乡镇、桥梁和其他的基础设施。除上述矿产开发外,现在政府的焦点是重建家园和恢复经济,所以,还有大量建筑房屋、公路和桥梁的机会,非常欢迎投资者去投资,以减轻当地房屋短缺的现状。
与会的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宋国卿充分肯定了这种做法,并认为此举对促进郑州市企业探寻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加快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郑州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