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焦作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4年1月9日 09:25
    昨日上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日韦,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议对2003年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的4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行了正式命名。在这次会议上,焦作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吴仪为获得第三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城市授牌,市政府副市长贾武堂代表焦作市受牌,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焦作市的创优经验。 
  焦作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999年底,市委、市政府在充分把握市情、认真分析研究各方面形势的基础上,果断作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决策。2000年以来,全市三年如一日致力于旅游业发展质的突破和城市功能的转型。一是以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迅速构筑焦作旅游新格局。围绕“焦作山水”的旅游定位,以景区创A为主线,以加快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先后投入7.6亿元,重点开发建设北部太行山一线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景区为主的自然山水峡谷景观,中心城区以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龙源湖乐园、森林动物园三大主题公园为特色的城市休闲娱乐景观,南部黄河一线以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韩愈故里等景点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逐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游为主,历史文化游、休闲娱乐游、体育健身游、科普知识游等配套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扶持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交通运输等旅游行业的发展,以避免旅游业要素发展失衡。在此基础上,以旅游道路建设为支撑,加大旅游景区的整合力度,先后建成了连接各主要景区的14条旅游景观大道,并自筹资金25亿元在城市外围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大大增强了城市及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经过一年时间的开发建设,到2001年底,我市已建成了点线结合、连线成片的旅游大环线,建立了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发展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以“五大景区、十大景点”为核心的旅游新格局以及焦作山水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雪的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2001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焦作山水首次亮相,便一举夺得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全省第一的佳绩。二是以城市创优为载体,快速树立城市新形象。从2000年10月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到2002年初掀起全市创优高潮,再到2003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创优验收,我市以城市拆迁为突破口,以完善城市各项功能为目标,累计投入60亿元,举全市之力,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全面推进创优工作,开展了以城市拆迁、环境综合整治、城市亮化、交通路网改造、厕所革命、城市旅游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等6项内容为重点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城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煤城”到“旅游城”、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树立了焦作城市的崭新形象。创优活动的开展,使旅游业3项经济指标连续3年实现翻番,旅游宾馆饭店的日平均客房入住率由50%跃居到95%,各类旅游企业新增120家,实现直接就业人数3.8万人,旅游相关产业就业总人数达到22.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不足1%跃居到2003年的9.4%;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2003年,我市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1.4∶56.5∶32.1,与1999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三是以宣传促销为手段,不断提升焦作旅游及城市知名度。为宣传我市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叫响焦作山水品牌,展示创优带给整个城市和旅游业的巨大变化,不断提升焦作旅游及城市的知名度,我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我市大力举办国际太极拳年会、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U—17中国·焦作国际乒乓球冠军赛等主题节会活动,使外界对焦作旅游有了新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了焦作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特别是2001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旅游宣传“大篷车”。在2年的时间里,旅游宣传“大篷车”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北、江苏、山西、山东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且还历史性地开赴香港、澳门等城市,开了我省由地级市组织赴海外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先河。2003年3月,“焦作山水”和“云台山”双双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创优带给焦作城市和旅游业深刻的发展变化,市委、市政府看准这一发展良机,乘势而上,加强建设,把巩固深化创优成果、打造旅游名市作为新的起点,使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朝着更高的层次积极迈进。一是继续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力度,巩固深化创优成果,打造旅游名市。在巩固创优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市将城市改造建设的重点延伸至背街小巷,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硬化背街小巷道路400余条,硬化面积106.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58万平方米。同时,继续加大对大气环境、城市污水、城市垃圾、城市绿化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力度,累计投入近亿元,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2个,关闭、淘汰项目55个,搬迁污染企业9家;实施4条道路污水配套管网工程,投入使用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34.6%;新建垃圾处理场1处、垃圾中转站6座,日处理垃圾650吨;新增街心游园12个、草坪73.2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9.1平方米。二是积极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着力提升焦作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创优通过验收后,我市按照既定目标,继续加大旅游景区创A力度,圆满实现了青天河、神农山景区创AAAA,韩园创AAA的目标,并以此带动其他景区(点)的创建工作,使景区(点)的品位和档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景区为依托,积极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2003年11月13日至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组莅临焦作,对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全面考察验收。在验收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爱德博士当场宣布,在2004年2月13日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小组会议上,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将被正式公布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三是调整客源市场开拓重点,增强焦作旅游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前两年的大力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的基础上,我市旅游第一、二级客源市场已得到了较好的拓展和巩固,需要及时调整市场开拓重点,扩大客源市场范围,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强竞争实力。为此,我市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二级稍远市场以及海外市场(三级客源市场)作为市场开拓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先后奔赴上海、天津、香港、澳门和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宣传促销。因此,2003年我市旅游市场虽然遭受了非典的巨大冲击,但仍接待游客569万人。四是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点)的改革与改制,不断探索旅游业的市场化运作道路。创优结束后,我市又及时提出对旅游景区(点)和各类旅游企业进行改革与改制,进行市场化运作。2003年,云台山景区改制后共争取各类旅游项目贷款1250万元,金融部门提供的1.3亿元的项目贷款即将到位。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