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12月9日 08:34
近年来,南召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赢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省统计部门数据:去年南召全县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序由82位上升到53位,前移29个位次,跨度居全省第一。今年1-10月份,G D P 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37.5%,财政收入增长37.8%。这些年,该县立足资源,科学发展,确立了柞蚕、辛夷、大理石深加工、鸭河鱼、花生仁加工等十几类产品作为发展重点,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
柞蚕是南召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南召用新的理念重新打造了这个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大力研发了天蚕丝棉被、套和高档床上用品、蛾公酒、蚕蛾制药及高档蛋白食品等新产品,而且柞木叶采收下来可出口韩国,每年轮伐的柞枝材则又发展了袋料香菇3000万袋,单一的养蚕缫丝变为一个庞大的柞蚕产业。在国家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并获得国家原产地质量认证之后,柞蚕系列产品更加品牌化,市场不断扩大。
辛夷又名“望春玉兰”,是中药治疗鼻炎的必用药,南召是其最佳适生地。该县把辛夷作为主要产业之一综合开发,发展到近40万亩,年产达35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国家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获国家原产地认证。他们不断引进技术和资金,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开发出辛夷高档香水、香精、含片、剂等系列产品20多个。今年3月,全国玉兰花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此举行。
大理石是南召的又一资源优势。几年前,南召几乎全部都是卖石料,卖石材毛胚,等于是卖石头。浪费资源,效益极差。县里经过多次整顿和引导,大量关闭不合规定的开采点、加工点,采取引进技术、人才,千方百计让大理石加工上水平、上层次,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南召大理石开采加工从无序到有序,成了推进南召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南召境内的鸭河口水库库容量达到13亿立方米,水面10多万亩。他们利用水面资源,鼓励库区群众网箱养鱼,现已经发展到3万多箱。此外还有山茱萸、杜仲、经济林、苗木花卉等在南召都形成了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仅4年时间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100多个,培育出华龙辛夷有限公司、隆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阿房宫蚕丝制品等一大批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而且外商投资企业由5年前的1家发展到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