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明年经济“六大看点”——解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信息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12月6日 08:39
  时至2005年岁末,中国经济航船即将驶入新年度。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准确领会这次会议的新意图,掌握新信息,把握新要点,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不一味追求过高速度
  “明年宏观经济走势怎样,国家政策取向如何,关系我们的投资方向!”受托掌控数十亿元资金的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苏彦祝,几天来一直用心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的政策信号。
  “不过分追求高增长速度,宏观经济政策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不仅是他,也是众多政策分析者感受到的首要政策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平稳较快增长,意味着明年经济速度,既不过低,但也不宜过高,要防止经济大的起落。
  产能过剩成宏观调控“剑锋所指”
  这次会议鲜明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任务是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这将是明年宏观调控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钢铁、水泥、有色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严峻问题及种种不良后果,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这个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表明,钢铁产能目前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闲置能力260万吨;电石行业产能一半放空……而产能过剩的同时,更有新项目不断上马。
  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目前我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在这严峻背景下,国家近来一系列动作表明,钢铁、水泥、有色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无疑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剑锋所指。
  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在拉动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比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增长相对滞后。
  数字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与此同时,消费仅增长了10.7%,投资与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极不和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开拓农村市场,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将是明年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
  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拉开“大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和要求,这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在2006年迈出有力一步,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走出一步“有效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转变投资投向”的事关全局之棋。
  按照会议部署,要通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措施,使明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按照部署,明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中央投资,将比今年有大幅增加。对乡村道路建设、通信、电网等各项建设,国家也将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
  重要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改革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明年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
  国企改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等,目前已步入“深水区”,将是明年绕不过去的“重头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明年必须抓好的重点任务。宝钢、神华、中国诚通、中国铁通等大型央企已实施董事会试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监管的100多家企业将在2008年之前完成这项改革,而明年是关键之年。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于2006年底结束,金融体制改革也时不我待。
  “能源、环境消耗账单”成经济决策“风向标”
  今年以来,一路拉升的国际油价,也带动我国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各地迫于成本纷纷上调水电等价格,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
  经济中显露的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充分表明,能源资源的高耗、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心腹大患”,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节能降耗的目标下,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将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
  前段时间松花江水污染迫使哈尔滨市停水事件,再次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这次会议还传递出信息: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