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发出务实、理性、积极信号——两个1%:平稳助飞中国经济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3月9日 14:53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4%,比去年的预期目标7%和3%各高出1个百分点。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已经亮相。令人关注的是,与去年的预期目标相比,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4%,均比去年的7%和3%各高出1个百分点。两个1%,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从7%到8%: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GDP增长目标定格7%,自1999年开始已连续6年没有变化,当时主要是虑及亚洲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事实上,2003年GDP增长9.3%;去年在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仍然增长了9.5%。考虑到新一轮上升周期的背景,如果再定为7%的话,就会背离经济运行的内在需要。
  那么,为什么不将GDP的目标定得更高一点,比如9%,以接近去年9.5%的实际水平呢?专家分析指出,仅上调1个百分点,而非2个、3个百分点,这是想向社会表明,政府仍然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希望维持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局面。对我国经济数据的研究表明,当GDP增长超过9%以后,整个经济运行会绷得很紧,矛盾会比较突出。
  从7%到8%,既要避免经济大起,也要避免经济大落的用意清晰可见。
    从3%到4%:希望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CPI涨幅上调1个百分点,充分考虑了去年3.9%的现实,又为今年留有余地,这反映出决策层希望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愿望。
  一方面,尽管今年1月份CPI上涨仅为1.9%,但全年物价水平仍将面临五方面的上涨压力:一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依然偏紧,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最终可能逐步传导到CPI上来;二是政策性调价因素明显增加;三是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对价格上涨形成一定压力;四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我国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五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其他价格形成连锁拉动效应。
  另一方面,CPI涨幅仅上调1个百分点,说明决策层有信心将价格水平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涨幅范围内,而不至于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4%也给出了一个底线,即一旦CPI涨幅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4%上方,政府有可能动用效力较高的调控手段来稳定物价。
  两个1%,发出了一个务实、理性而积极的信号。两个1%,为中国经济这架飞机勾画出一道平稳飞行的航线。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