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扬长避短推进农区工业化———李成玉在周口调研纪行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8月9日 09:04
  对于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我省传统农区,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当地实际、稳健发展的工业化道路?这是省长李成玉始终关心并思考的一个问题。
  8月3日至4日,李成玉在周口市调研。他察看了扶沟、太康等县的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深入田间农户了解民生民情。李成玉说,农区推进工业化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稳扎稳打,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打造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
  盘活土地资源就是营造发展优势
  沿着整洁的村路,李成玉来到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村,这是该县的沼气生态村。村里群众见省长来了,个个争着往自己家里让。李成玉高兴地走进村民姚中远家,只见小院里干干净净,两层小楼亮亮堂堂。进了一尘不染的小厨房,姚中远“啪”的一声打开沼气灶,蓝蓝的火苗熊熊跳起来。又按下阀门上的开关,头顶的沼气灯也亮了。
  “自从用上沼气,做饭、照明全解决了!原来做一顿饭要一个钟头,如今十几分钟。院里也没了垃圾和畜禽粪便,还防蚊子呢!”姚中远说。
  “谁帮你建的沼气池?”
  “政府动员,村干部带头,专业队施工。”
  李成玉频频点头,他对当地干部说,沼气建设对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很有作用,一定要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实,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过去是坑洼不平的砖窑场,经过整治、复耕,如今大片棉花郁郁葱葱,迎风舒展。看到韭园镇的土地整理项目,李成玉非常欣慰,他关心地询问项目有关情况。
  “过去附近两个村人均耕地仅有8分多,通过废弃地整治,还田于民,如今人均1.3亩。”当地负责同志说。
  李成玉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他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制约已成为各地必须面对并切实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全省近一亿人的吃饭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地方经济,实施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都需要土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土地综合治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要大力推进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复耕,用置换出的土地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要积极推行多层标准厂房,集约用地,坚决避免村村点火、随意圈占土地搞“花园式工厂”。
  李成玉说,当前沿海地区在发展中土地制约已经凸现,我们做好土地文章,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区位、劳动力优势,就可以为积极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打造一个良好平台。“一定要珍惜土地,今后的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靠着这些资源的较量!”
  农区工业化要围绕“农”字做文章
  在周口调研期间,李成玉还考察了沙颍河复航工程、农村基层警务室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工作,察看了益海集团、五得利集团、周口面粉公司、龙源纸业等企业。
  在益海集团,看到他们通过滚动发展,三期工程已上马,并与山东鲁花集团进行了战略合作,李成玉深有感触。
  “农区工业化之路应该怎么走?一定要围绕农区优势做文章!”李成玉说,“切不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要充分依托我们的粮食、棉花、畜产等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扬长避短,另辟蹊径,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
  “农产品加工业永远有生命力,永远有市场。各地政府一定要认真研究,看准的项目,一定要积极支持,稳扎稳打,培育其上规模、上水平。要关注企业发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李成玉指出,我省农区要及时抓住沿海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创造良好平台,积极招商引资,培育工业竞争力。要引进先进地区企业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经验,从一开始就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谋划发展,避免再走某些企业曾走过的弯路。各地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努力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农区工业化路子。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