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原崛起看郑州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4月14日 08:44
  (一)朝霞如火,给郑东新区披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辉。蓝天、高楼、塔吊、彩旗……这片春潮涌动的热土每天都吸引着人们惊喜探询的目光。
  壮观的新区呼之欲出,繁华的老区日新月异。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优美的社区笑语欢声;工厂里紧张忙碌,商场里人流如织。郑州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繁华、越来越现代化,它正以豪迈之情、迅猛之势,引领着中原崛起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
  “中原崛起看郑州。”
  省委书记徐光春高度凝练的论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现实选择了郑州,郑州责无旁贷。
  (二)从经济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往往是在一个核心区域的带动下形成新的突破。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规律看,从城镇到中小城市再到中心城市,经济单元的协同效率必然会形成城市群。而其中的中心城市,则以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纽约带动美国东海岸,东京推动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上海辐射长三角,广(州)深(圳)成为珠三角的双引擎。当今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打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之路。
  (三)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经济社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举措;构建中原城市群,建设一个大郑州,正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直点“天元”之笔。
  (四)郑州担负着重任,郑州也迎来了机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迫切地寻找落脚点和新平台。河南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良机,郑州踏上了发展壮大的新跳板。
  郑州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是我国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结合部的重要支撑,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区位优势明显。郑州的开发和建设,对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合作和开发,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箭在弦上,势如千钧。
  (五)邙山苍,黄河黄,吟咏3600年商城古韵;二七塔,碧沙岗,激荡民族解放世纪风雷。作为省会城市,郑州代表着河南的实力和形象。郑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全省商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宇通客车跑遍世界,二七商圈闻名全国,大学城汇聚全国学子,经三路云集金融巨擘。今日绿城,铁流滚滚,空港繁忙,高楼环路,车水马龙,一派现代化都市的繁荣景象。
  郑州所属六县(市)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县(市)的巩义市正在努力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嵩山脚下的登封市,依托雄厚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流的旅游城市;新密市着力建设生态型资源加工业基地;新郑市塑造文化名城,建设现代化轻工业基地;荥阳市和上街区正在加快一体化步伐;中牟县向着传统农区和现代化城市之间桥头堡的方向迈进。
  百舸争流,气象万千。
  (六)东风吹来满眼春,无边光景日日新。如今的郑州,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1/6,地方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1/4,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均居全省前列。
  (七)中部崛起吹响号角,周边省市纷纷发力。湖北大武汉城市群、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江西(南)昌九?穴江?雪工业走廊等,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已经或正在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在此群雄并起之时,审视自身,郑州同样处在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多年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省会城市的优越地位,商贸旅游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广大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都汇聚成强大的前进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发展,在《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大郑州的战略构想。省委书记徐光春特别指出,中原崛起看郑州,就是要看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郑州处于特殊的地位,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要有特殊的思路,采取特殊的举措,才能当好中原崛起的排头兵。
  (八)“六个力”内涵丰富,目标明确,要求具体,为郑州的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要当好排头兵,郑州就要在发展力上做足做好文章,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竞争力;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创造力。
  要当好排头兵,就要跳出郑州看郑州,把经济触角伸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增强对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对全国的辐射力;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要当好排头兵,郑州就要增强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素质,不断扩大郑州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要形成更加良好的社会风气,强化市民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热爱郑州,建设郑州,用强大的凝聚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九)建设大郑州,需要全省人民同心协力,更需要郑州人自我发力。中原崛起看郑州,实际上是给郑州设定了更高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看到,郑州的发展总体上是好的,但尚有不足之处;与外省的大城市相比,有领先于人的地方,也有落后于人的方面。对此,郑州人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必须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取得超越别人的成绩,须有超过别人的本领,更要付出超过别人的努力。
  (十)引领中原崛起,郑州任重道远。郑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采取新思路、新举措,实现大踏步、跨越式的发展。
  要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提升经济总量,拉大城市框架,让郑州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使郑州这颗黄河明珠光彩夺目。
  要统筹城乡发展,使六县(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动共赢,整体推进;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鼓劲的舆论环境。
  要加快对外开放,不仅要吸引国际国内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更要引来世界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优秀企业,引来更多的国际投资银行、国际投资咨询公司、著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提升全省对外开放的水平。
  (十一)政通千家福,人和万户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把郑州打造成全省的首善之区。
  让外地人喜欢郑州,让本地人更爱郑州。要更加尊重历史,着眼未来,努力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让郑州的白天鸟语花香,让绿城的夜晚流光溢彩,让古老的商城环境幽雅,让勤劳的人民心情舒畅。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人是流动的风景。建设现代化的大郑州,需要现代化的郑州人。要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美德,让每个郑州人都成为城市的形象大使,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撒满爱的阳光。
  (十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要当好中原崛起的排头兵,郑州人的思想要更解放,措施要更得力,作风要更扎实,发展的步子要更快。
  要强化机遇意识,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既要顺应大趋势,大潮流,不断调整完善自己;又要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化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要树立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重视创新成果,让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增强开放意识,广借外力,形成合力。没有开放的改革不可能是真正的改革,没有充分的竞争不可能带来真正的繁荣。让外来的客商有钱赚,让郑州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十三)要成为中原崛起的排头兵,郑州市的各级干部就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夙兴夜寐,奋勇争先。这样,郑州的发展力必将越来越迅猛,辐射力必将越来越巨大,带动力必将越来越强劲,创造力必将越来越旺盛,影响力必将越来越深远,凝聚力必将越来越显著。
  (十四)龙头高昂,巨龙才能凌空腾云,一飞冲天。建设大郑州就是要把郑州建设成河南人的大郑州,建设成中部崛起的大郑州。
  一个崛起的大郑州,可以形成既优越又独特的发展环境,实现资本的集聚、产业的优化、流通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整合和优化配置。
  一个崛起的大郑州,将会成为智力密集的人才高地。在人才强省战略的催生下,郑州的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科技园区、高新企业、人文社科等,将会加快吸引和壮大高精尖人才队伍,并且成为人才培育、智力开发和人才输出的基地。全省各地可以“借脑生金”,就近取“才”,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快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
  一个崛起的大郑州,将会成为惠及周边的资本洼地。随着郑州对外开放水平的大幅提高,郑州吸聚资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现代化的物流业,大进大出的市场格局,必定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
  一个崛起的大郑州,将会成为先进理念的输出地。先进的投资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生态环保理念、制度建设理念、文化传播理念、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等,都会从郑州辐射到全省各个地方,让文明之花开遍中原大地,让繁荣之果结满城乡枝头。
  (十五)一个崛起的大郑州也在不断丰富着中原崛起的内涵。全省各地都可以在郑州辐射开来的巨大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定位,都可以从这里获取自身发展最需要的帮助,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城市群内的分工、合作、竞争、对于坚持“三化”道路,化解“三农”问题,最终实现中原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征程中,一个崛起的大郑州,就像一个绚丽夺目的聚宝盆,必将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一个崛起的大郑州,就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大熔炉,必将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华;一个崛起的大郑州,更是一个高高昂起的龙头,必将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理想。
  千秋伟业,万里鹏程。让我们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何 平)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