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安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3月11日 08:43
  2004年是安徽省加工贸易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达到11.4亿美元,同比增长71.7%,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加工贸易项下出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65.0%,在全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上升4.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4.1亿美元,同比增长85.0%。加工贸易实现顺差3.3亿美元,占全省贸易顺差的49.2%。 

  分析指出,去年安徽省加工贸易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管理更加规范合理,使经营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使企业更多地选择加工贸易,规避退税风险;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企业转向国际市场寻找原料,进口料件对国产料件产生替代作用;近年来,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导致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进行梯度转移。 

  2004年安徽省加工贸易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从企业构成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大。省级外贸公司加工贸易出口5336万美元,同比下降9.8%,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7.3%;内资生产企业加工贸易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93.8%,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15.3%;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75.5%,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76.9%。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安徽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主导力量,其中外资企业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和日立家用电器(芜湖)有限公司加工贸易出口分别达到1.5亿和1.3亿美元,率先成为加工贸易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 

  从出口商品来看,加工贸易主要商品出口大幅增长,但产品较为集中。加工贸易主要商品的出口业绩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2004年安徽省出口业绩前十位的商品加工贸易出口金额5.6亿美元,同比增长69.8%,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77.0%。 

  加工贸易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转型升级的趋势已初步显现。2004年,安徽省高新产品、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为2.1亿美元、3.4亿美元,同比增长54.6%和112.5%,电器制造业已经成为安徽省加工贸易出口规模最大的支柱型产业。 

  为了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安徽省将加工贸易作为促进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途径。安徽省商务厅作为加工贸易牵头管理部门,在2004年初就提出了“以高新产品、机电产品为龙头,以农产品、轻纺产品为两翼刍议加工贸易为重要形式”的外贸出口工作主体思路,并全面部署全省加工贸易工作。2004年全省新增加工贸易企业50多家,壮大了加工贸易主体。同时,对全省各市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进行审批业务培训,对加工贸易业务量较大的县区,下放了加工贸易审批权。根据海关总署、商务部要求,省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合肥海关全面清理全省加工贸易遗留手册364份,涉及企业145家,金额1.1亿美元,解决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历史包袱,增强了长期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信心。并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加工贸易企业相关便利和优惠条件,为全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