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切的是苗头 添的是劲头 宏观调控看中部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5年4月1日 08:33
    “切住了沿海地区的‘尾’,切住了中西部的‘头’。”
  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滥用耕地、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问题,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是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切住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头”呢?
  记者近日在中部六省采访,广大干部群众主流意见认为,宏观调控是切住了“头”,但切的是苗头,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不健康苗头;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劲头。
不健康的苗头坚决切掉
  如果从这次调控的着力点来说,河南算不上“重灾区”。钢铁、水泥、电解铝已被提前调控到一个基本可以接受的水平;土地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粮食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
  从调控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上看,不管是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生态环境、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河南的努力方向力求与国家政策完全合拍。
  “宏观调控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河南在调控中表现出的问题尽管不特别突出,所暴露出的倾向性问题和不健康苗头,却不能不引起重视。”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维宁说。
  电解铝、钢铁和水泥都是河南传统支柱产业,面对宏观调控,河南省令行禁止,许多在建项目停了下来:电解铝控制新增产能80万吨,80千安以下预焙槽全部淘汰;日产2500吨以下水泥生产线一律不批,压缩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0万吨。
  类似钢铁、水泥、电解铝、大学城、开发区等项目,河南省共清理5022个、总投资5803亿元,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195个项目分别作出停建、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和取消立项的处理意见。
  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欧阳彪对记者说,去年全省全面加强了市场价格监管。对尿素、钾肥价格进行调控,实行出厂价提价申报制度;推迟公用事业、公益服务和居民必需品价格调整项目的执行时间。全省全年物价保持平稳,基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调控“调”出发展后劲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是这轮宏观调控最为显著的特点。记者采访发现,同样作为调控对象的钢铁水泥,优势企业得到的则是做强做大的坚定扶持。
  世界不锈钢业十强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290亿元,9月起企业又开始投资165亿元,新建配套工程,2006年企业产能达300万吨,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迈进。
  2004年,安徽海螺集团3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总规模达6400万吨,居亚洲第一,销售收入180多亿元;同时又有12条干法生产线通过有关部门核准。
  如这两家企业一样,中部地区一大批有市场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调控中得到支持,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重镇洛阳市顺应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2004年完成技改投资140亿元,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洛玻0.7毫米超薄玻璃、洛铜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等9项重大技术改造,因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债支持项目。
  洛阳市常务副市长吴中阳说:“宏观调控坚定了我们工业结构调整的决心,今年又安排了187个大的工业结构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9个商品粮调出省5个在中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投入,是各省调控中共同的着力点。
  江西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20%以上,增产粮食占全国新增粮食总产的10%,农民收入增幅居全国首位。
  就在记者在河南采访期间,这个省政府在商丘召开了全省农业重点县座谈会,决定集中全省70%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到24个粮食生产大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河南的粮食核心生产区。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说:“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近1/10,抓住国家加大农业投入机遇,集中资金打牢农业基础,既解决好河南近亿人的吃粮问题,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煤炭资源整合在山西、河南、安徽均是人们争相叙说的话题。山西去年产煤5.2亿吨,产量占全国的1/4。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说,原来小煤窑的产量能占到一半,经过资源整合后国有大矿产量提高到了70%。按小矿平均回采率20%计算,相当于一年少浪费3亿吨煤炭资源。
站到经济转型新起点
  事实证明,中部的经济并没有因宏观调控而放慢;相反,经济增长方式更趋科学,经济增长内驱力日趋强劲。
  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总量第一的河南省,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15亿元,居全国第五,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350亿元。
  河南省发改委负责人说,这表明,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经济站上转型新起点,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正在形成。
  湖北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对省情熟稔于心,向记者娓娓道出2004年湖北的变化:宏观经济增长5年来最好;工业增幅10年来增长最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9年来最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8年来最高……
  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说,湖北速度与效益同步较快增长,是建立在经济运行机制深刻变化基础上的,湖北经济强劲向上的拐点已经出现,已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来自湖南、江西、安徽、山西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去年是各地经济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安徽经济增速6年来首次跃升为两位数。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说,对已有的成绩决不可自满松懈,把江西放在全国格局中审视,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江西真正崛起的进程将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中部崛起,的确任重道远,但宏观调控正将中部引向新的起跑线。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