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我贸易额今年有望过万亿 进口商品结构趋合理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4年8月24日 08:37
  来自我国海关总署的消息显示,今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99.8亿美元,直逼千亿美元大关,创月度进出口总值的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34%。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23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3%。专家预计,我国全年外贸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进大出”的外贸格局初步形成。

  宏观调控使我国进口商品结构趋向合理

  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再创新高,达到了338亿美元。我国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在扩大出口方面优势比较明显。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提升了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困扰我国企业多年的出口退税拖欠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回笼了大量资金,大大缓解了经营压力,促进了出口的积极性。加之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一大批集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新的出口增长点。当然,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也为我国出口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半年,我国外贸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进口规模不断扩大,1—4月连续出现单月贸易逆差局面。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作用下,一季度后,钢铁等行业投资过快发展趋势得到遏制。5月后,铁矿砂、钢材等原材料进口增速出现回落,进口商品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有些苗头性问题不容忽视

  总的看来,前7月我国外贸运行态势是好的,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保持贸易平衡压力加大。1—4月,我国出现了107.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其中2月单月逆差79亿美元,是历史上逆差最大的月份。尽管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从5月起,单月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改变,但由于投资、工业增长的惯性,对设备、原油、钢材、矿产品等的需求依然强劲,保持贸易平衡的压力依然存在。

  其次,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对部分产品出口竞争力造成影响;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也影响到部分出口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履约能力。

  第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上半年,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共26起。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将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有专家指出,为防止对外贸易大起大落,下半年,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并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引导企业合理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反倾销诉讼,努力保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要继续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大力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

  应尽快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外贸高速增长,但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出口领域还有一些现象值得重视。

  在纺织、空调、彩电、微波炉等行业,生产能力巨大,国内消费市场不足,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40%;空调、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产品出口依存度在40%—50%之间;DVD年产量近9000万台,国内只能消费1400万台,出口依存度竟达80%以上。其他产品如鞋类、电风扇、照相机、移动电话、计算机、摩托车等轻工机电产品,也大致如此。

  另外,外资与外贸之间的关联度日趋紧密,利用外资的规模和程度对进出口贸易的数量、金额和产品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前7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高于一般贸易168.1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又以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外贸对外资的依赖度偏高。

  当然,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出口产品还将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加工贸易的方式提升竞争力,这是我国走向成熟工业化国家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但专家指出,粗放型增长是近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阻碍我们提升出口竞争力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产品消耗大量资源,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等方面。

  专家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面前,尽快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掌握核心技术,培育自有品牌,拓展全球销售渠道,提升出口质量,已是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