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向创新型城市跨越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6月21日 08:56
6月11日,洛玻集团公司实现了0.55毫米电子玻璃商品化生产,打破了外国企业对中国超薄玻璃的市场垄断,使我国超薄玻璃工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洛阳市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逐步向创新型城市跨越的例子之一。
“十五”期间,洛阳市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市场需要,依靠自主创新,瞄准国际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一大批尖端产品由“洛阳制造”变为“洛阳创造”,使一大批产品叫响国内外。这期间,洛阳先后开发出了国内外径最大的转盘轴承、国内最先进的全数字智能化2050毫米六辊宽幅铝带冷轧机、国内最大功率的东方红拖拉机等尖端产品,研制开发的等离子点火装置、航空航天轴承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三峡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神舟系列飞船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卖技术到卖产品
洛阳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科技优势明显,全市拥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600余家,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4万名。目前,驻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已达到72.7%。
“从卖技术到卖产品,100%收入来源于自主创新。”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就是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成立于1963年的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最初全靠卖技术过日子,而近几年,他们建起了12条生产线,把一项项科研成果变成了产品,通过一条条生产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去年,该院仅靠1个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就实现产值1.8亿元,创汇1650万美元。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实现产值4.2亿元,产品出口创汇近2000万美元,这些收入全部来自该院的自主创新产品。
通过科技创新,洛阳许多国有大企业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洛阳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8家,省级22家,30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8种高新技术产品,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同比缩短了30%以上。
从“洛阳制造”到“洛阳创造”
自主创新,不仅提升了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而且使洛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据介绍,“十五”期间,洛阳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15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3项,达到全省总数的一半左右;授权专利2053项,其中发明专利270项,分别占全省的22.1%和22.3%,把大量“洛阳制造”产品提升为“洛阳创造”,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优势产业的形成,洛阳工业在诸多技术领域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先进制造业、国防科技、新材料和能源化工等六大特色产业已成为洛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5年,洛阳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5%。
洛阳市市长连维良说,“十一五”期间,洛阳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未来5年,洛阳市将实施十项有效的措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