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玉在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4月7日 08:51
4月5日至6日,省长李成玉在洛阳主持召开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座谈会,研究我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他强调,要抓住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依托基础,发挥优势,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副省长史济春参加会议。各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我省86家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中信重机、一拖集团、洛阳机车厂、万基铝箔、轴研科技等企业。应邀出席会议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介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省发改委就“十一五”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汇报,洛阳市、长垣县、沁阳市等的16家企业介绍了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工业经济支撑了河南新一轮发展
李成玉在听取有关市、县汇报和企业家发言时不时插话,询问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项目建设进度和发展规划,点评和指导企业发展。
“目前农业仍为弱势产业,而我们这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靠什么带动就业、靠什么增加财力、靠什么拉动经济增长,大家要认真思考。”李成玉说,“我省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经济增长质量的快速提高,就没有今天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李成玉在回顾近几年我省大力发展工业的历史背景时指出,这几年我省针对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强力攻坚,重点突破,执著地抓住工业不放松,不畏艰难地深化国企改革,同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营造了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大幅增加,确立了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去年以来,我们又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依托比较优势,先后专题研究了石油化工、煤化工、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高新技术等行业发展规划,摸清了现状,理清了思路,谋划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各地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今年我省工业企业的利润有望实现新的突破。今后我们要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谋划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园区经济上要有大的突破,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提高园区的产业聚集度、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同时,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打造河南工业的脊梁
“没有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就谈不上工业强省,我们要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河南工业的脊梁。”李成玉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和关联度强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工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我省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864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202亿元,在输变电设备、重型矿山装备、农业机械、起重设备制造等方面处于行业的排头兵,市场占有份额高,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文件,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同时国家即将出台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对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给予大力支持,扶持中部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这都为我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增强信心,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强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跟踪问效强化项目落实
这次座谈会上,初步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规划重大建设项目360个,总投资502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5%。
李成玉指出,“十一五”是我省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围绕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抓紧实施规划的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特别要培养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带头人才。要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强化政策支持,各级财政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研发投入,对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改造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各地在招商引资中,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吸引外来投资者,又要防止在政策上出现偏差,一味把土地等廉价出让或拱手相送。省直有关部门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从资金、土地、环保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省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对规划的一些重点项目跟踪检查,定期报告,严格实行项目责任制,确保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尽快付诸实施。
副省长史济春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他要求,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紧迫感;找准定位,狠抓落实,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