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心系人民 情满中原——温家宝总理河南考察纪行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7月19日 09:23
    盛夏的中原大地,草木葱茏,万物竞荣,生机勃勃。
  在“十一五”顺利开局,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付诸实施、河南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河南。
  2004年、2005年,温家宝总理连续两个春节深入河南基层访贫问苦,与河南人民共度新春佳节。今天,总理在百忙中再次来到河南,总理对河南人民,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和厚爱,这对河南人民,是怎样的一种鞭策与鼓舞!
  7月15日至16日,温家宝总理与随行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成玉,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等陪同下,来到洛阳、孟津、偃师等地,深入移民新区、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城市社区,同广大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实地考察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走村串户话农桑——“主要是你们干得好!”
  15日上午9点25分,温家宝总理乘坐的专机徐徐降落洛阳机场。一件白色衬衣,一双普通的双星运动鞋,还是那朴素的身影,还是那亲切的笑容。一下飞机,温家宝总理就直奔孟津县送庄镇清河新村看望库区移民农户。
  道路两旁的秋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温总理透过车窗欣喜地注视着一望无际的农田。
  “大娘,您住到这里有多长时间了?”一走到村头,温家宝总理便与迎上来的一位年龄稍长的村民亲切交流起来。
  “差不多有10年吧。”李秀敏回答说。
  这时,温总理非常客气地问,“到你家串串门行吗?”总理对农民的尊重,让李秀敏感动得不知所措,“那可是太好了,太好了!”
  一座农家院,几张小板凳,温家宝总理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招呼李秀敏等村民围坐在他的身旁,“来,都坐下来,咱们说说话。”“这个村多少户?是哪一年搬迁来的?安置费是多少?在这里大家生活怎么样?你们这阵子高兴吗?”温总理关切地问。
  “350多户。是1996年从小浪底工程旁的煤窑乡搬迁过来的。政府是按每户个人财产作价的标准同等补偿给每户村民的,住房安置费每平方米补203元。现在大家日子都过得很好。原来我们住窑洞时,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3200元。”村委会主任杨大庄介绍说。
  “听没听说国家对移民政策有调整?”
  “知道点儿。听说国家对移民搬迁户在原来扶持10年的基础上要再扶持10年呢!”
  这时,温总理拍着杨大庄的肩膀称赞说,“你政策掌握得很准,基本是这种情况,扶持再延长10年主要是用于农民发展生产,解决生产生活后计。”
  总理又转身问杨大庄,“税费改革政策和孩子上学政策都落实了吧?种一亩地补贴多少?”
  “都落实了。孩子上学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种一亩地,综合补贴、种粮直补一共是22.76元。省里要求7000万农民一个不漏。”杨大庄回答。
  “在路上我看玉米长得很好,河南粮食连续三年丰收实在不容易。”总理感叹说。
  “现在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啊!”村民们高兴地说。
  温总理说,“主要是你们干得好!”
  “村民看病怎么办?”总理又问。
  杨大庄说,“村里有两家私人诊所。”
  温总理问坐在一旁的村医周丙科,“你学过医吗?”
  “学过,我是卫校毕业。”周丙科说。
  “哦,你还是科班出身啊!”总理幽默地说。走进李秀敏家中,温总理关切地问,“席子怎么铺在地上?是睡在地上?”“夏天天热,躺地上睡凉快!”“后半夜还是容易着凉的,还是睡床上好。”温总理嘱咐说。
  汽车行至翟镇四角楼村,看见路边有五六位年长的村民在树下纳凉玩牌,温总理示意驾驶员临时停车,随即下车与老人们拉起了家常。“您家几口人啊?”温总理问年龄最长的村民刘乾老人。
  “俺家八九口呢。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都出嫁了,儿子一个搞针织生意,一个在洛阳当工人,俺老两口在家带孙子。现在,大多数家庭是老人和孩子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刘乾说。
  温总理问,“儿子平时多长时间回来一趟?”
  “农忙时回来,把麦子收收晒晒打打,就又走了。”
  “我很想听听大家讲的新鲜事,我特别想知道大家都有什么问题吗?你们放开说。”总理索性把胳膊支在面前的小圆桌上,津津有味地与大家交谈。
  徐文炳老人说,“村里没有工业,集体收入少。”
  刘乾说,“村里治安不太好,有些年轻人打架也没人敢管。”
  温总理当场要求在场的各级领导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确保一方平安。
  “村里有没有特别困难,吃不上饭的?”总理又问。
  “没有。现在大家成年都吃麦子面,吃饭都不成问题。群众通满意呢。”刘乾说。
  “我能和你们几位老人合个影吗?”总理的提议,让围桌而坐的老人们感到格外惊喜,“那真是太好了,真没想到,俺能和总理合影留念。”老人们不住地感叹。
  老人们簇拥在总理身旁,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泛起了开心的笑容。
  “你们接着玩牌吧,老年人,玩玩牌活跃活跃脑子。”临走前,总理对老人们说。
  “你看看,咱只顾跟总理说话,这大热天的,也没给总理掂壶茶喝。”徐文炳老人遗憾地说。
  总理一边往前走,还一边回头再次向老人们挥手道别。
  粮食收购系万家——“你们高兴,
  我也就高兴了”
  15日下午2时40分,顶着烈日,温总理一行来到位于偃师的0301省粮食储备仓库,了解小麦收购情况。看着农民们都开着三轮车,载着满满的一车车粮食正在排队等待售粮,喜悦的笑容挂满眉梢,温总理非常高兴。
  “你种的优质小麦多少钱一斤?”
  “七毛一一斤。”南蔡庄村卖粮农民陈自红回答。
  “粮食够吃吗?”
  “收的小麦卖一部分,留一部分。现在生活好了,粮食吃不多了,都买点副食吃吃。”
  “大家都满意吗?还有什么困难吗?”
  在湿热难耐的午后,在烈日当头的粮站院内,总理一直亲切地站在那里与农民攀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要求。汗珠沁满了额头,汗水洇湿了衬衫,他也全然不顾。总理的真诚,总理的深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农民,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总理说着各自的心里话。农民李遂东高兴地向总理汇报,“今天我卖1000斤小麦,价格在7毛钱以上,能得700多块”,看到总理认真满意地点头,李遂东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国家惠农政策好,补贴年年增加,还有最低保护价收购,算下来种一亩地减负增收七八十元,今年夏粮大丰收,农民售粮积极性可高,粮库又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当场结算,不打白条,而且还供应茶水,服务可好,俺老农民高兴得很。”听了这番话,温总理深情地说,“你们高兴了,我也就高兴了。”
  随后,温总理又走到粮库现金支付点前,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个卖粮户点数卖粮款,总理问工作人员,“他卖了多少斤粮?一共多少钱?”
  工作人员说,“卖了5200斤小麦,总共3962元钱。”卖粮户伸手接过卖粮款时,温总理拍着肩膀叮嘱他,“钱数好、收好,别一高兴把钱丢了。”
  温总理转身又来到收购点统计处,当工作人员告诉总理,每天收购小麦在四五十万公斤时,满面笑容的总理抓起几粒小麦放到嘴里,欣喜地品尝麦粒的饱满度。
  温总理对工作人员说,“天这么热,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了。”他还叮嘱道,“收购政策和收购价格、质量标准、验粮过程都要实行公开,严禁压级压价。要把党的好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广大农民群众,千方百计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情系老工业基地——“要继续为民族工业争光”
  洛阳有大型企业基地之称,洛阳工业的发展情况牵动总理的心。16日上午,温总理先后来到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视察。
  在一拖集团的生产车间,温总理仔细地询问各类型号拖拉机的生产、组装及销售情况。在压装设备车间,看着工人正在一丝不苟地操作,温总理饶有兴致地问“能不能让我试试”,在得到工人肯定的回答后,温总理马上戴上工作手套,双手握紧手柄,熟练地操作起来,一会儿工夫,工序完成。当看到温总理装压的铆钉完全符合标准时,在场的人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在一拖集团自行设计生产的柴油机前,温总理停住了脚步,关切地问,“这是拖拉机的核心设备,是不是自己生产的?”“完全是自己的技术!”听了企业老总信心十足的回答,总理高兴地说,“好,关键设备、核心技术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走出生产车间,宽阔的广场上停放着一台台各种类型的崭新农用设备,有轮式压路机、全回转挖掘机、玉米收割机等。当听说1804型号轮式拖拉机是一拖集团独立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机,销售市场、出口形势十分火爆时,温总理说,“我想上去感觉一下。”随后健步登上拖拉机,坐进驾驶室,高兴地转动了一下方向盘连声称赞说,“不错,不错,驾驶室很开阔、非常舒适。希望你们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推出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继续为民族工业争光。”
  在中信重机公司生产一线,正在埋头为球磨机轴承座刷漆的几名女油漆工吸引了总理的目光,他走到还挥发着油漆味的轴承座前亲切问候她们说:“你们辛苦了!”在16米立车安装地坑前,温总理俯下身和地坑里工作的工人师傅一一握手,连声说:“大家辛苦了,大家辛苦了!”总理对普通职工的真挚关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世界最先进的6.5×18米数控龙门移动镗铣床正在加工大型轧机机架,温总理走到这台世界级机床边仔细察看刀头切削加工情况,并与操作者热情握手,他说,“你们能够在这么先进的机床上工作,很光荣。”
  得知中信重机的国际市场开拓呈现良好局面时,温总理连连点头说:“好!好!希望你们把中信重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走入寻常百姓家——“星期天我能来你们家坐一坐,跟你们说说话,很高兴。”
  温总理非常惦记城市居民的生活。在涧西区重庆路2号社区服务站,总理详细了解了就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社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他关切地问工作人员,“这里的居民生活好吗,有多少户低保对象,都能按时拿到最低生活保障费吗,保障费是多少,够不够用?”当得知社区292户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平均能拿到150元的补助时,温总理说,“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一定要格外重视困难群众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随后,温总理一行来到66岁的铆焊厂退休职工张国祯家。张国祯告诉总理,自己退休工资高,两个孩子收入稳定,他平时喜欢拉拉二胡、听听豫剧,生活很愉快,温总理高兴地说,“刚才我到了你们企业,看到了一片蓬勃景象,企业发展了,职工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家才能安居乐业。希望您保重身体,安度晚年。”
  得知中信重机有个好军嫂陈淑珍,温总理专门提出来到她家,看望了陈淑珍和她瘫痪多年的丈夫——海军军官赵曼琪,关切地询问赵曼琪身体恢复情况。总理对陈淑珍说,“这么多年,都是你伺候着他,你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你树立了一个模范的形象,我们应该向你学习!星期天我能来你们家坐一坐,跟你们说说话,很高兴。”
  “我来看看大家,你们还都好吧?”总理深情地、不停地向周围的人群握手问好。总理的到来,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喜悦。“总理好!”“总理,您辛苦了!”“感谢总理!”热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谢不绝于耳。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总理的手和人民的手一次又一次紧紧地紧紧地握在一起,总理的爱民之心和人民的感激之情一次又一次亲密地无间地融会在一起,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热流,流入人民心中,传遍中原大地。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