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在精心呵护中 殷墟正叩响“世遗”大门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7月12日 09:53
    据新华社郑州7月11日电我国今年申报的唯一一项文化遗产项目——安阳殷墟,正在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代表审议。百余年前因发现甲骨文而震惊世界的殷墟,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殷墟中看到的文明力量
  正在立陶宛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说,无论成功与否,殷墟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呵护也将是永远的。
  1999年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批闻名中外的专家学者联名发起了殷墟申遗行动。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前夕,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等一批著名学者专门著文评价殷墟的价值:目前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的汉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殷墟见证了商王朝的存在,代表了中国商文明乃至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它反映了许多的制度和技术以及已经消失了的独特文化习俗:中国过去3000年以来城市布局的中轴线规则源于此;青铜铸造技术铸造出了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等等。
  在40多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活动中,殷墟遗址以最高得票数名列第一。
  “殷墟考古成为探索中国史前考古、夏商考古与周秦汉唐考古的学术支撑点,对中国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殷墟进行评估后认为:殷墟突出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坚持不懈保护遗址的“原真性”
  多年来,安阳市严格控制殷墟范围内村庄、道路与企业发展规模,逐步迁移保护区内村庄、居民,同时对王陵遗址、宫殿宗庙遗址采取地下封存、地表植被展示或部分揭露展示的方法进行了有效保护。
  安阳市还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规定,使殷墟逐步建立起由国家、省、市政府实行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安阳市政府还与社科院考古所合作,建造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的殷墟博物馆。
  目前除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村庄、道路外,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范围内均为农田和绿地,地表上保持了殷墟原有的环境和历史面貌。
  充满智慧的遗址展示
  如同诸多古遗址一样,殷墟的不可移动文物基本上都属土遗迹。它们不适于展示,发掘出来后,通常采取“回填”的办法,将其重新埋入土中。因此,“如何有效展示商代的土遗迹”,成为文物管理者的重大难题。
  根据国际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愈来愈强调遗址周边的环境尽可能接近遗址的原生面貌的要求,安阳市对原来的展示方法进行了改造。安阳市文化局局长李阳生说,目前殷墟遗址所采用的新的遗迹展示手法被总结为七项,即在文物遗迹原地封存起来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或者采用抬升地面、复原局部或整体的办法,或者采取在文物遗迹上面用地面沙石、植物标识出来的方法,将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殷墟甲骨文发现地等重要遗址遗迹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甚至用地面覆盖玻璃罩的方法将祭祀坑的情景逼真地展示出来。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