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摘录)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6年2月22日 09:32
    目 标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一般企业科技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大型骨干企业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

    201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300个;建立省级以上工程中心80个,重点建设玻璃、生物、肉类加工等10个工程中心,力争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培育80-100个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50个;现有的细胞分化调控、高温功能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动物免疫学、离子束生物工程、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等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一流水平,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加大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力度;支持河南大学等一批研究力量较强的高校,尽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新建和组建一批多学科交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创造条件与当地高新区等联合建立大学科技园,加快成果转化。

    战略重点

    在农作物良种选育、农作物生长调控、动物疫病防治、生物发酵、分子生物学、高分子材料、创新药物、现代中药、高效清洁能源、超硬及高温等特种功能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实现战略技术的突破,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畜产品、现代中药的生产与加工基地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基地。

    区域布局

    形成以郑州、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

    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的技术、人才和区位优势,重点开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郑--洛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

    发挥中原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围绕电子信息、电器装备、食品、化工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强研发与成果产业化,形成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原经济隆起带。

    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逐步建成豫北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工业基地,豫西煤化工、有色金属、林果业基地,豫西南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生产、纺织业基地,黄淮地区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基地。

    推进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合办研究开发机构;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鼓励和支持中央驻豫科研机构申请设立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发挥优势,与省内高等学校合作办学,培养高级科技创新人才。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开发基地;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依托高新区建立民营科技园。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