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首次列入国家规划 香港可成中国新轮财富增长引擎
文章来源:香港商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3月7日 09:16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将港澳地区亦列入其中,有关港澳地区的阐述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加强推动内地同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内地和港澳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毫无疑问,‘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把香港装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这既是一份厚重的礼物,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香港应当主动广放眼量到内地、广开思路融入内地,力争成为中国新一轮财富增长的战略引擎之一。
交通基建几全涉港
首先,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龙头,香港首次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几乎没有一项不涉及香港。‘十一五’期间开工或扩建交通项目中包括,北京至广州至深圳的铁路客运专线,北京至香港(澳门)的高速公路,深圳、广州的沿海港口运输系统,珠江口的出海口航道工程,广州、深圳机场等等,这无疑为香港经济向内地辐射带来极为便利的条件。从规划纲要草案可以看到,香港已经被放在‘率先发展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规划格局中,香港的辐射空间已不只在珠江三角洲,而是蕴含无限发展空间的内部腹地。
其次,规划纲要草案已将珠三角城市群列为国家新一轮财富增长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与长三角、京津冀共同构成带动中国继续高速发展的三部核心动力引擎。香港以其在全国和区域中的定位和功能,可通过与珠三角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在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循环中谋求核心地位。
港成功经验可有效释放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政府将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并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内地与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香港的经济地位和发展优势,从未与内地的发展需求产生如此紧密的对接,这必将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潜力与发展动力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有效释放其在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香港制造产业在完成向珠三角转移后面临的发展瓶颈,诸如土地匮乏、环境达到承载极限、劳动力紧缺等,将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新农村建设得到突破。每年超过3000亿元的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将为相关产业辐射内地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将为香港在珠三角的制造产业向内地转移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香港制造产业应当努力把握这一先机,拓展发展空间。
港服务业迎来空前机遇
规划纲要草案的第二个战略重点,是推进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同时,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标准,采取积极的财政、土地、价格等服务业发展政策,为香港服务业扩张发展带来空前机遇。香港目前已经建立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服务产业体系,可以在内地得到深度释放。
有效利用这一发展空间,香港服务业须尽快研判发展形势,尽快落实向内地进行产业延伸和辐射的模式,确立在内地大力发展服务业战略下的定位。一方面,基于解决香港发展空间不足的障碍原因,服务产业应当贴近内地发展需求,在本港生根,在内地开花结果;另一方面,基于香港服务产业的技术优势、创新优势,香港可以成为中国服务产业的软体智力中心,成为中国服务产业的人才培训、行业创新、发展咨询、信息交流等智力输出基地。
可以认为,规划纲要草案为香港经济复苏、腾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会,而把握这一机会则需仰赖香港政商各界发展观念和思路的及时调整和跟进;也可以相信,以香港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完全可以驾驭这一历史机会,成为中国新一轮财富增长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