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融合生优势 ———辽宁省大洼县采访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8月23日 08:33
站在大洼县境内辽河入海口处远眺,视野十分开阔。一片片亘古以来沉积而成的滩涂之中,落成不久的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显得格外醒目。不远处的船台上,一群工人顶着烈日正在紧张地施工。“到今年8月,我们这艘船的主体就能成型,明年4月就可以下水了。”公司船体生产主管汪志鹏来不及换下工装,就拉着记者攀谈起来,“我们公司沿着渤海湾沿线考察了一圈,最后看准了这里,一来是适合造船,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片滩涂的开发成本很低。”
宏冠船业公司所在的船舶修造产业园区,位于辽河入海口的右岸,从去年12月以来,开发辽河之滨的这块荒地,成为大洼县乃至盘锦市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段区域水深流缓,平均河宽700米,入海口处冬季封冻期不到2个月。海事和航运部门的专家论证,这里适宜建造5万吨级以下的中小船舶和各种游艇的泊位码头。
“辽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出了这片荒地,长期以来因无法耕种而闲置,历来都被我们县视为废地。”负责辽滨开发的招商局副局长符波指着沙盘跟记者解释,“但是如果我们用更广的视角来看待,就会发现许多以往看不见的优势。”
废弃滩涂是难得的工业用地,低廉的成本让这里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更重要的是区域优势,在辽滨30公里半径内,有盘锦、营口、鲅鱼圈三个港口,有营口、盘锦、沟帮子三个火车站,京沈、沈大、盘海营三条高速公路从这里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建设中的辽宁沿海公路大通道将把这里与辽河对岸的营口市紧紧相连。
“光有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主动地去发挥这些优势,促进区域间的融合来带动大洼的发展。”县委书记高科的一番话,道出了大洼人的心声,“我们必须主动促进区域间融合,依靠差别竞争,错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大洼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审视,跳出大洼看大洼。”
跳出大洼看大洼,这种视角的转变,也让大洼人的努力有了实实在在的方向。
“省里最初提出开发沿海‘五点一线’
战略时,并没有将我们纳入其中。”县长孙占和说,“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确立发挥沿海优势实施错位竞争的全新思路,主动地去融入‘五点一线’。”
“就拿船舶修造产业园来说吧,在此之前,我省的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于大连和葫芦岛两地,并以中大型运输船舶制造为主,5万吨以下的中小吨位民用船舶制造业相对空白。”提起主动融合,高科是滔滔不绝,“我们水深条件虽然比不上大连、葫芦岛两地,但是却足够用于发展中小型船舶制造业,而且我们位于营口和锦州两个大型港口中间,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发展民用船舶制造业潜力巨大。同时,由于邻近辽河油田和盘锦港,我们还发展壮大石化产业,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业,来拉长产业链条。”
说干就干。遵循港口牵动、产业集聚、滚动开发原则,船舶修造产业园在2005年底组建。重点就是发展5万吨以下各类中小船舶、游艇、快艇和相关配套产业,与大连、葫芦岛两大船舶修造基地形成错位竞争。最早投入生产的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正在为新加坡PCL公司生产两艘16800吨成品油轮,并与德国TB航运公司签订了8艘16500吨的II类化学品船,合同金额2.5亿美元。辽河石油勘探局装备制造业基地项目也在此落户,一期投入就达6.5亿元,主要产品是浅海平台,兼营船舶修造和机械加工。
大洼的努力收到了回报。今年5月,辽宁省领导在大洼调研时,对船舶修造产业园给予了肯定。现在,船舶修造产业园已经被纳入辽宁省“五点一线”的战略之中。
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思路,给辽滨的发展带来明确的定位。根据盘锦市的规划,辽滨的开发被定位在重点培育船舶制造和机械加工业、石油化工和配套加工、塑料深加工三大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在此聚集,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区域的融合,是一种相互的辐射作用,比如等跨辽河大桥建成后,我们的发展对其他县市也有拉动作用,可以拉动他们的消费,也能够扩大就业。但是,”高科话锋一转,“仅仅依靠区域优势和低廉的土地成本,还不足以构成我们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看来是数量上的差距,实质上是经济发展环境上的差距,特别是在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战略的引导下,省内各地区竞相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都在狠下功夫,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在新一轮竞相发展过程中落伍,就难以抓住机遇,难以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辽滨开发之初,有投资者反映区内道路条件太差,给开工建设带来困难。为解决道路问题,大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立即指挥部署,组织了百余台推土机和挖掘机投入基建工程,建设者们顶着冬日寒风连续奋战,用20余天时间完成了9条公路、31.5公里路基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0公里道路的硬覆盖,5.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基本上具备了入驻条件,满足了投资者的通路要求。据统计,大洼有关部门先后投资近亿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路网路基工程、工业区场地平整、道路硬化、给排水工程等已经基本完成。目前,通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
在采访中,先期入驻的几个企业的评价是一致的:在辽滨投资,路能通、车能进、料能上,项目建设有保障。记者相信,迅速完善的各项硬件条件,周到服务的软环境的建立,在大大降低企业入驻的成本同时,也必会产生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的“连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