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四川资阳探索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途径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9月8日 10:04
    丘陵地区地处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在推进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丘陵地区共有529个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近40%,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5%。但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区情,大多数还没有摆脱“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的困境。加快丘陵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四川省资阳市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近年来,资阳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丘陵地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丘陵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经验。资阳的做法:一是围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使农民收入的增长有保障;二是拉长产业链条,把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有利于产业的拓展;三是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民向城市转移,鼓励企业向城镇集中;四是加大培训,增强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这些经验为四川省乃至全国丘陵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早就听说四川资阳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新思路,资阳这几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资阳采访调研后,这种感觉就更实在了。资阳市委书记钟勉告诉记者:近年来,资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走出了“突出加工业、推进产业化、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大战略”和“三大建设”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自2004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把资阳市作为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区以来,资阳就实施了工业强市、项目带动、环境兴市“三大战略”和以“千万工程”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文明新村、乡村公路“三大建设”,把资阳建成丘陵地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来自北京的专家们在资阳调研考察后认为,资阳的发展道路,就是在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全面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平台,构建外向型、互动型、绿色型丘陵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城乡统筹协调以求最大的整体效益

    资阳市推进丘陵经济的发展有很多独特的做法,并且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统筹协调,以求取得最大的整体效益,记者在采访中对此颇有感触。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丘陵山区的结构调整已经不是简单地多种一点、少种一点的问题。结构调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资阳市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核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

    于是,他们面向市场调结构,坚持“为卖而产、为赚而卖”,紧扣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另一方面,围绕龙头调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若男公司按照“龙头企业+科技+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川麦39”优质小麦,努力实现外购原料为主向自产原料为主转变。目前,已在简阳20余个乡镇与2万多农户以订单的方式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成了4万亩绿色、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
同时,提升品种品质调结构。资阳在全市20个乡镇建设乐至黑山羊保种区和简阳大耳羊纯繁区,加快了地方优良品种的扶壮提纯。生猪以瘦肉型猪为重点,形成了大型养殖场和适度规模户相结合的养殖格局。养猪业已成为资阳农民致富的一大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 

    区域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和延长产业链,也是促农增收的重要环节。

    资阳市针对丘陵地区农户经营规模小,特别是农村产业系列缺乏完整性,产业关联度低,相关产业不配套,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等问题,通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有效方式,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促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通过壮大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目前,60多万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为了做强做大龙头,他们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企业,特别是依托绿色农产品资源,围绕畜牧、蚕桑、水产、果蔬、粮油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了四海、澳士达、华通柠檬、若男食品、天友丝绸等一批品牌企业,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已培育出9个农产品知名品牌,有2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42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该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索多种形式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使企业、基地、协会与农户结成了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了龙头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带动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统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是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资阳市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成效显著的探索,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

    针对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副产物、废弃物等浪费严重,并且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资阳市着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与新型工业化结合的成功路子,为丘陵经济示范区建设再添亮点。

    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他们努力改变粗放的资源依赖型农业发展模式。资阳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各区县通过总结完善“农牧沼型”、“肥田型”、“加工型”、“粮蔬(菌)型”、“种养加互动型”等模式,重点抓好业主养殖龙头、农户小型养殖场、池园经济、红层沼水、沼气、渠系“六配套”等,创办了1至2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充分利用了农业副产物、废弃物,延长农业产业增值链条,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优质率,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由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资阳还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载体,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针对丘陵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的现状,资阳市坚持“以改促调、以调促收”的方针,狠抓了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建设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资阳市极大地改变了丘陵农村过去水不够、路不通、电不足、信息不畅的状况,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设施条件,也为加快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