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抚顺国企改制成功给经济发展注活力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9月21日 11:25
    抚顺振兴,在相当程度上,要看抚顺国企改制的成败。 

    抚顺这座老重工业城市曾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国有企业云集抚顺决定了抚顺的改革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国有企业的改革。换言之,抚顺市如果不能破解国企改革这道大题,城市欲图生存与发展便是坐而论道。 

    令人欣慰的是:抚顺市的国有企业改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经历了“阵痛”后实现了成功“分娩”,圆满地完成了“一年攻坚,两年扫尾”的既定目标。抚顺市的国企改制,让人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还是让数字说话吧:到2006年7月,抚顺市已经完成国有企业改制402户。其中,2005年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完成改制企业180户,超过前三年改制企业数量的总和;2006年1月到7月,完成改制企业48户。目前,抚顺市国有企业改制正有条不紊地“扫尾”,抚顺国企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沉重的翅膀 

    抚顺作为闻名全国的老重工业城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荟萃于此,阵容强大。堪称浩浩荡荡,八面威风。曾几何时,这座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可是,当往事成为历史的时候,抚顺人也尝到了苦涩和辛酸。曾经那么辉煌那么占尽风光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袭来时,一些企业步履蹒跚了,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了。企业亏损严重、陷入低谷、坠入谷底,国有企业向何处去,成了令抚顺人困惑的难题。 

    抚顺市这些年也曾多次对国有企业进行过改革,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让企业走出困境。而国有企业却每况愈下。进入新世纪,抚顺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约有70%亏损,许多国有企业濒于破产倒闭的边缘,在痛苦地甚至是绝望地挣扎、徘徊,抚顺市的国有企业“生存还是毁灭”,成了摆在抚顺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大题、难题,而且,这道大题难题必须破解,别无选择。 

    抚顺市委、市政府把国有企业改革视为“重中之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抚顺市脱贫解困、振兴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下定决心切实抓好,坚决把这道大题难题回答好!在200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之后,抚顺市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和速度,调整和充实了抚顺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抚顺市市长刘强担任,抚顺市委书记办公会、抚顺市委全委会认真研究全市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各种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大大推动了抚顺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抚顺市委、市政府按照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产权问题的思路,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构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他们坚持国有资产盘活、做大做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的原则,组建了国有企业改革办公室,并不断充实和调整力量。抚顺市先后多次召开国企改革工作会议,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要求。他们重新规范了改制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决策机制。从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制定方案、联合论证、职代会审议,到上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例会及履行审批手续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国有产权转让,由招商协议转让转变为上市挂牌、竞价转让,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阳光操作”。 

    精彩的破题 

    国企改制是一篇大文章,没有现成的答案照抄照搬,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抚顺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将国企改制推向深入。按照“立足发展、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2005年抚顺市确定了新抚钢、抚顺铝厂、抚顺挖掘机公司、抚顺有机玻璃厂、抚顺电瓷厂、抚顺红透山矿、抚顺青鹭纺织公司、抚顺化工总厂、抚顺市政公司、抚顺自来水公司、抚顺热力公司、抚顺煤气公司、抚顺裕民商城等13户企业为全市国企改制的重点项目。这13户重点企业的选择标准:一是可以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企业;二是涉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用企业;三是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其资产规模139.9亿元,职工5.9万人,分别占当时全市可改制企业的70.5%和48.3%。抓住了重点企业,也就抓住了全市国企改制的主要矛盾,其改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全市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对此,抚顺市领导亲自挂帅,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在重点改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抚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抚顺市领导分户包点,坐镇指挥。同时派出指导组,实行驻厂指导,强化协调、推进力度。 

    一企一策,立足发展,确定改制模式。对抚顺新抚钢等可以迅速做大做强的企业,重点选择有经济实力、有产业发展前景的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进行股份制改造;对能够做大做强,但问题又比较突出的铝厂等企业,首先是加快内部整合,实行主辅分离和剥离人员,通过优化重组上大船,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抚顺青鹭纺织、抚顺挖掘机公司、抚顺裕民商城等资不抵债,但资产盘活潜力较大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基础上,实行破产重组或承债式整体兼并,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对有资产存量,但变现后职工安置缺口太大的抚顺化工总厂、抚顺有机玻璃厂、抚顺市政公司等企业,积极探索用发展来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盘活资产、新上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对抚顺煤气公司、抚顺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企业的改革,在保证政府调控能力的前提下,引进知名大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和质量。 

    坚持开放式改革,选择好战略合作伙伴。以重点项目为主抚顺市建立了国有企业改革招商项目库,编辑印刷了《抚顺市国有企业改革招商项目介绍》,在《抚顺日报》、《抚顺晚报》及网上发布招商信息,抚顺经贸洽谈会期间还专题举办了国企产权转让项目发布会。同时,抚顺市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政策招商为优势吸引;二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三是变广泛招商为重点项目、重点对象主动出击。2005年以来,成功引进了唐山建龙、黑龙江宝泰隆、中铝公司、中色集团、中国燃气等一批战略投资伙伴参与了抚顺市国企改制。 

    依法规范运作,强化保障措施。为使改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抚顺市在改革中始终强调了依法规范运作。一是制订企业改制方案的同时,制订好职工安置方案,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切实维护职工的利益。二是企业改制所涉及的职工内欠和安置费用由国资监管、劳动和社保等部门依法履行认定程序。三是明确了企业改制由出资人依法委托中介机构的原则,杜绝企业产权转让自行评估或低估、漏估现象。四是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要求企业改制的产权变更全部实行进场交易,履行规范程序。五是实行改制项目分级审批制度和改制重大事宜提交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例会审批制度。对重大改制项目还实行了专家评审制度从而避免了改制不规范问题的出现。除重点企业外,按照改革范围放开、改革形式放开、出让对象放开的原则,抚顺市采取了多种形式,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了国企改制全面推进。 
迷人的起飞 

    机制一变天地宽。 

    抚顺市的国企改制,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攻坚,终于春华秋实,显现出了迷人的魅力。 

    据抚顺市国有企业改革办公室领导介绍,抚顺国有企业改制后,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的优势开始充分显现。 

    9月初,记者在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发生的质的变化。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隶属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由国有大二型企业抚顺炭素厂改制组建的民营控股企业。其中抚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21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4.5%,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出资4146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5.5%。改制前,由于债务包袱沉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加上经营机制僵化,导致国有资产不仅不能实现保值增值,而且每年潜亏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改制后企业重现生机,成为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炭素行业骨干企业。改制后仅用8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当年扭亏为盈,如今企业综合实力由改制前的国内炭素行业第13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3位。转制以来,公司技术改造投资达3900万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后劲。 

    改制后,新公司先后偿还原国有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集资款、医药费等1500余万元、保险费300余万元,当年就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新建两座职工食堂,职工就餐给予补助;新建职工浴池、图书馆、娱乐室,工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新公司还设立了祝贺金、慰问金、救济金和帮扶金等“四金”,祝贺金200元/人次,慰问金100-200元/人次,救济金视情况给予500-5000元/人次,帮扶金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员工子女。职工子女上大学,公司给予资助;职工婚丧嫁娶,公司送去礼金。逢年过节,公司为职工发放各种福利。公司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十佳员工和劳动模范评选活动等。在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凡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事先都要征求职工代表的同意,强化各项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树立了正气,使以人为本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宗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公司领导表示,预计2006年,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将完成产量3.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利税5500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其实,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只是抚顺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缩影,像抚顺炭素这样的成功改制企业在抚顺如今可是遍地开花,各展风采。 

    企业改制给抚顺国企带来的益处多多,业内专家曾经对此归纳了几大巨变: 

    一是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抚顺市有关部门曾经对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等10户改制1年以上的市属工业企业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振奋:2005年这些改制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增长,其中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较改制前增长3倍;实现利润1.7亿元,较改制前净增1.8亿元;实现税金1.2亿元,较改制前增长3.1倍。抚顺新抚钢公司2005年11月改制,12月当期实现扭亏为盈。进入2006年后,生产经营形势越来越好。截至4月底,新公司实现盈利902万元。铁、钢、商品坯材的生产能力较改制前分别提高16%、18%和24%。目前,铁和钢的日产能力均达到并稳定在6000吨以上,月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企业发展有了资金来源。被调查的10户工业企业现已投入资金8.4亿元,其中:技改资金4.7亿元,流动资金3.7亿元。其中,抚顺大伙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亿元新建年产120万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今年6月中旬投入生产。抚顺青鹭纺织公司改制前停产长达4年之久,改制后新公司当年投资1888万元,不仅恢复了生产,而且安置职工就业450人。2-3年内,新公司将再投资7800万元,形成13万锭的纺纱能力,安置就业3500人。另外,新抚钢改制后已投资10714万元,完成了2号烧结机、新450m3高炉等23项技改工程项目,为2006年生产主线达到250万吨生产能力和企业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新抚钢、抚顺铝厂、抚顺红透山矿近年内将投资98.3亿元(新抚钢35亿元、铝厂56亿元、红透山矿7.3亿元),400万至500万吨钢、30万吨电解铝、1.5万吨海绵钛、10万吨粗铜等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四是职工利益得到保障。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取暖费和养老保险金等问题十分突出。2005年以来改制的214户企业涉及职工6.2万人,仅内欠按人均1万元测算就需要6.2亿元。如果不改制,这一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抚顺市政公司欠社保养老保险1530万元,欠失业保险154万元、职工内欠3227万元,人均1.7万元。通过改制转让股权收入3177万元,其中当期支付1000万元用于解决职工内欠问题。同时新公司重新安排职工上岗1384人,占原企业在职职工的77.6%。为了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状况下,2005年抚顺市政府支付改制成本2亿多元,其中土地出让金返还占到50%。五是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改制后企业普遍推行了新的薪酬制度,10户被调查的工业企业职工收入较改制前平均增长了1.7倍。其中:抚顺小莱河铁矿职工月平均收入1577元,比改制前增长3.3倍;炭素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月平均收入1784元,比改制前增长2.2倍;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月平均收入1768元,比改制前增长2.5倍;抚顺工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月平均收入1020元,比改制前增长1.3倍。此外,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半年职工收入较改制前平均提高27%。 

    抚顺市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给抚顺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抚顺国有企业的改制卸下了这座城市曾经沉重的翅膀,抚顺市将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在“新辽沈战役”中奋力翱翔,实现又一次迷人的起飞!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