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江苏兴化崛起二十个特色乡镇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9月5日 10:35
    记者在江苏兴化采访时,市委书记杨峰说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几年来,兴化市已有20个乡镇依托自身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了“双星璀璨、群星闪耀”的发展格局。截至7月底,这20个乡镇实现工业销售219.3亿元,同比增长37.1%。

    点燃创业激情 

    “3年中,我最自豪的是,把老百姓的日常谈资从骂娘、发牢骚,引导到夸创业、谈融资、说发展。” 

     2003年,曹阳从戴南镇调到陈堡镇担任党委书记。上任半年,他多忙着接待群众上访。“戴南张郭人不靠、不等、不争论,一门心思谋发展。大家平时谈的,也都是哪家‘开厂多、纳税多、资本多’。学戴南张郭,首先观念要变。” 

    为了让本地百姓切身感受戴南张郭的创业氛围,从2003年至今,陈堡镇先后组织6000多人次前往戴南张郭。 

    “一回来,很多人想法就变了。先是3个年轻人合办了一家金属制品厂,接着十多名镇干部开始创业。那些有闲钱的,有小厂的,也纷纷找项目、找投资、找产品。”据悉,2002年,陈堡镇个私企业仅为40家。到今年,登记注册的个私企业已达147家。 

    “荻垛,至少有1000多人在外经营铜业。”荻垛镇镇长助理朱正宽介绍,正是有了全民参与的创业热情,使得荻垛诞生了一项新的产业:铜业加工。2005年11月,铜匠韩春生成为当地第一个返乡投资建厂的回归族。眼下,荻垛镇正筹划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小区,承接50多名返乡村民办铜制品厂。 

    据悉,兴化32个乡镇都曾组织过干部、农民前往戴南张郭参观。兴化市委、市政府更是连续多年将该市民营经济工作会的地点安排在那里。 

    壮大特色产业 

    放大“戴南张郭”效应,不能简单克隆,而应走特色之路。特色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这已成为兴化人的共识。 

    在兴化,结合自身资源而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产业比比皆是。90万亩意杨的种植能力,让西郊镇的意杨产业成为苏中之最。如今,已有43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投入2.8亿元,共同开发西郊镇的意杨产业。 

    戴窑镇继续培大培强自己的粮食优势。去年,戴窑粮食市场的成交额18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一。目前,该镇正计划以米业集团为龙头,以省知名品牌“板桥”、“贤人”为依托,联合60多家企业,打造我国粮食市场航母。 

    沙沟镇,拥有3万多亩养殖水面,全镇3000多人从事水产养殖。近年,依靠自身水产养殖优势,沙沟建立了水产品批发市场,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如今,沙沟年销售8万吨水产品,成为里下河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 

    另外,垛田镇的脱水蔬菜、大垛镇的氧化锌、竹泓镇的旅游木船、大营镇的玩具业、临城镇的铸造业,都已成为当地经济名片。 

    能人领跑龙头 

    激励本地能人壮大产业,吸引外地能人回乡创业,是戴南、张郭率先发展的法宝之一,如今也成为领跑各乡镇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51岁的张文华,3年前还以为自己会在摩托车喇叭上干一辈子。2004年,架不住陈堡镇领导三番几次的登门拜访,张文华把目光转向汽车万向节。3年来,他共投资700多万元研制各式万向节产品,年产值做到了7000万元。下一步,张文华计划打造国内最大的万向节制造企业。 

    经过14年的打拼,陈堡人周文晖已是浙江舟山鼎鼎有名的企业家。今年初,周文晖回乡投资7000万元建设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将于10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将形成2亿元的年产值。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