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济源市旅游营销战略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6年2月22日 10:37
近年来,旅游产业做为“永远朝阳式”的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我省把旅游业的发展做为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 也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在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各地不断加大投入,景区接待条件日臻完善,特别在旅游营销方面,更是绞尽脑汁,设计和推出了各种宣传促销活动,产生了良好成效。我市在成功举行“世纪旅游年”、北京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后,又采取旅游采风会、大蓬车等一系列促销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纵观我市的旅游营销,从宣传上,仍缺乏特色,宣传景区、景点仅侧重自然景观、山水风光,仅有“山水”牌,趋于类同;从策略上形式上过于单一,各景区的经营未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增加游客的参与性、科普意识,满足游客休闲、健身等不同需求,特别是面对“非典”后旅游业的启动,更应适应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突出特色,以实现“轰动”效应。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差距。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景区的投入和景点的开发力度,各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一定的优势。
1、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国家4A景区五龙口、国家2A级景区济渎庙等。旅游景区规模和档次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与一些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相比形成一定优势。
2、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景点、景观。有以道教文化为主的王屋山、愚公移山、天下第一洞天、全省长度最长、落差最大的索道;有亚洲最北分布的太行猕猴、全国最高的室外登高观光电梯、温泉资源;有全国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有全国唯一保存有一定规模的皇家祭水圣地济渎庙等,在全国独一无二,独具特色,具有独特优势。
3、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市地处豫西北晋东南,距周边大中城市郑州、洛阳、焦作、晋城、阳城等均在两小时左右路程。207国道穿越我市南北,处于五龙口景区脚下,豫13线直达王屋山景区,侯月铁路在我市接轨,形成铁路交通枢纽,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且境内一批国家、省重点工程的建设,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但同时,应充分认识我市旅游资源的不足。
一是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知名度还不十分显著。我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分布,属太行山系末梢,和整个太行山系的山水自然风光大同小异,且山水风光不及焦作的云台山等,人文、宗教文化底蕴不及五台山、龙门等,与国家知名的其他景观、景点更是相差甚远。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还相当薄弱。目前我市所有景区全部是单程游线,没有回路,游客基本上必须原路往返,缺乏各景点之间的连接道路,形成回线。几个大景区普遍缺水,个别景区通讯条件还不完善。在游客购物、饮食、住宿等满足多方面需求的设施建设上还十分欠缺。
三是旅游产品相当匮乏。目前我市小浪底有纪念邮票,但还不能随意买到,五龙口景区的布猴,在规模档次上还待进一步提高,其他景区完全没有代表景区特色、有纪念意义、便于游客携带的旅游产品。
四是旅游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票价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对野导、黑车屡禁不止,部分景区管理、收费混乱,特别是小浪底景区,目前仅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就有多家管理、收费,进入码头、停车场要每人收费10元,乘船要收几十元,还没什么景点,收费倒有几次,使游客有挨宰的感觉,势必会影响景区声誉和今后长期经营。
二、科学总结、分析我市旅游营销战略的经验和不足。
近几年,我市在旅游营销上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宣传上、相关活动的组织上等,下了很大功夫,对提高景区知名度,增加景区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明显不足。首先,在经营上,缺乏大旅游意识,仅仅是“靠山吃山”。游览王屋山,主要还是山,索道上下50余分钟,也仅能观赏两边的山林,十分单调;五龙口除了游嬉猕猴,观光电梯仅成为一种代步工具;小浪底乘坐游船往返3个多小时,听到的是发动机的噪声,看到的是一成不变、没有生机的水和两岸光秃的山丘,没有可观赏的景观;济渎庙未能适合大多数游客的需要等。其次,在销售策略上,过于单调,没有创新,仅仅是强化宣传,突出“山水”牌。普遍存在可留恋忘返的景点可参与的活动少,缺乏生机和吸引力等。
三、精心策划和重点创新旅游营销战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康、休闲的意识更加强烈。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身心、锻炼身体、陶冶生活情趣已成为一种需要。同时,对景区特色、接待等各方面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在经营上必须有大手笔,在策略上必须有新创意。
(一)、树立“大旅游”意识,壮大旅游经济。
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社会工程,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因此,必须树立“大旅游”意识,统筹规划,共同开发建设,共同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这也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所在。
1、整和旅游资源整体优势,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的景观、景点、山水风光是旅游资源,而当地的民风、民俗、民居,甚至土地、农具、耕作方式、日常用具也是旅游资源,周围环境也是资源。因此旅游发展,必须整和整体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共同开发,综合发展。不然只会因个人利益驱动,经营混乱,难于管理,相互影响。例如王屋山景区,进入景区,首先给游客一个脏、乱的印象,水厂、办公楼、民居、商店、饭店布局杂乱,道路不平,货车、农用三轮车来回穿梭,旅游车辆沿路停放,游客也没有专门休息场所,严重影响游客游览兴致,完全没有旅游景区的气氛和良好环境。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开发,一要把周围区域包括当地民居、商店、饭店等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结合小城镇建设、工业、商贸布局和旅游开发,统一设计,整齐划一,突出特色,建成“愚公新居”、“太行人家”、或象“刘老根的山庄”等,设立王屋山珍专卖、山野味饭店、旅游纪念品店等,营造旅游气氛;二要建立游客休息厅、停车场等,完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环境;三要结合林业、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强特色绿化,沿路及周围环境,进行景区植被特色树种移植或育苗绿化,修建景区专用道路等,建立专业市场等,构建大旅游格局。只有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开发,才能发挥资源整体优势,不仅为当地群众和相关部门带来更好的收益,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更便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2、加强景区内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有景区必须建立旅游回线,提高景区规模和档次。重点推出几个精品景点,吸引游客。依高山,建立“空中楼阁”、照相点和观景台;依森林,建立树上特色小屋和其他游艺活动;依水,建立“听涛厅”和水上通道,可钓鱼、捉虾、翻螃蟹,也可乘小舟游戏水上。使各景区不仅有山水景色,更有绿地草坪,风光宜人,富有特色;使游客行一程观赏一处风光,翻一山可领略另一种景色,提高兴致,延长游览时间。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条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
3、多业并举,发挥旅游综合效益。目前我市旅游经营普遍存在经营单一的弊端,难免“一兴俱兴、一败俱败”,影响整个行业稳步发展。今年 “非典” 的影响,已使我市景区得到教训。因此,围绕景区经营,要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面对突发事件,“东方不亮西方亮”,增强抗御能力,保持稳步发展。
(二)、创新营销理念,发展特色旅游。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许多景区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只有围绕优势,突出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会具有吸引力,有市场,有效益。
1、“以人为本”,丰富现有景区、景点内容。针对 一些景区、景点游览内容的单调,要潜心研究、策划新的内容,使游客在旅游途中,时刻感到有事做,时刻感到自己被关注和关怀,时刻感到亲切和舒心。例如,乘坐索道,不仅要通过广播介绍索道的基本情况,还要告知当时的速度和高度,运行剩余时间,当时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对气候的感觉,对身体的益处,可以观赏到的景观,将要看到的景观等。同时,可设立幸运游客奖等,提高游客兴致和增强趣味性。小浪底乘船,不仅在船上设立游戏、娱乐活动,而且要增加其他水上活动,使游客过一湾能撒一网,当一回渔民,上一岛能垂钓大河,走一寨能感受黄河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去时走水路,体验水上乐趣,回时行旱道,观赏田园风光,采摘生态果实,购买土特产品,拉拉磨、推推碾、纺纺线,使游客感到内容充实、富有趣味,以提高景区吸引力。
2、围绕“健康、生态”主题,策划一批旅游活动。“非典”疫情后,人们注重健康和生态的意识更加强烈,出行目的主要是健身、休闲和回归自然。我市景区,无工业污染、植被覆盖好、空气清新,极具吸引力。特别是王屋山景区,森林覆盖达95%,空气质量非常高,对人体极有好处。要精确测量大气质量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含氧量,与市区空气比较,与游客来源地空气质量比较等,推出特色旅游。注重生态效益,建立生态植物园和农业观光园等。
3、以不同季节时间景观开发为基础,延长经营时间。目前,我市景区经营,主要集中在两个黄金周,进入淡季,相当萧条。同时,所有景区,只有白天旅游项目,而没有晚上的游览活动。而景区不同季节时间又有不同的优势景观。夏有避暑好区处,冬有雪景可观赏,晚上的景色也与白天大不一样。要注重旅游淡季的市场开发,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设计不同游览线路和专项活动,使景区春有“观桃花、识百草”,夏能“享森林浴、认百种植物”,秋能“观红叶、品山中果实”,冬能“看雪景、滑雪道、打雪仗”等,各个季节都有游览活动,白天和晚上均有游戏项目,实现淡季不“淡”。
4、根据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特点和需求,增加旅游的科学性和可参与性。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老年人有钱有时间,追求的是健康、舒心和平安;青年人闲暇之余,喜爱健身、休闲、放松的娱乐活动和聚会、留影、闲谈等;学生一般由家长带领游览,更希望能摆脱家长的管教,喜欢的是猎奇、游戏等。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旅游活动。为老年人建立烧香拜佛的场所,可定期举行相关佛教活动,逐步形成惯例,举办老年棋牌比赛,象“华山论剑”一样,定期举办老年健身功法培训班等,并实行优惠票价和减免收费,也可实行会员制,固定一批老年客源。为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设计一些科普性、趣味性强的游艺活动。立足景区本身资源特色优势,从特色动植物标本的认识,到深入山林的识别,从对一般生长习性的了解,到认识生物生长的变化规律,明白道理,增长知识,增加趣味。即使没有特色的资源可宣扬,也可将当地的农作物做为科普材料,特别为“不识五谷杂粮”的现代都市少年,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粮食的珍贵和农民的辛苦,也可让他们“承包”一片土地,从种到收两次往返,平时有专人管理,使游览、娱乐的同时,能在“劳动游戏”中,认识五谷杂粮,知道“二十四节气”,还能获得自己亲手种植、收获的纯天然的土特产品,不失为一种有益活动。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定期设立爬山、游泳等“游戏竞技”比赛、歌咏比赛活动,周末篝火晚会等专项活动。通过不同活动的举办,营造旅游气氛,吸引游客,稳定客源,延长旅游经营时间,提高经营效益。
(三)、强化行业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旅游环境是资源,也是效益。好的环境不仅能吸引游客,增加情趣,更是招揽回头客的关键。
首先,要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意识。要规范各景区经营行为,鼓励竞争,但更要规范竞争、合理竞争、科学竞争,要为全市的旅游业发展竞争。不论在票价管理上、接待条件上等,要坚决杜绝互相拆台、相互排斥、损人利己和损人也不利己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若某个景区、景点的不规范经营,不仅影响自己本身利益,更影响全市旅游的整体形象。
其次,要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从业人员在言谈、举止、相关知识的掌握等方面,要言谈得体、举止大方,知识面宽。各景区导游等工作人员要统一着装,体现特色、醒目,不仅能引导游客游览,更要能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使游客心情舒畅,满意而归。
第三,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卫生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共同承担起维护旅游大环境的重任。不仅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其他节假日、周末等时间,也要坚守维护景区经营正常秩序的岗位,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