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包河区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3月13日 14:36
    要实现工业强省,必须加大投资。但投资的不足,正成为我省各地经济发展路途中的一个“瓶颈”。然而,合肥市包河区去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以一区之力,如何打破投资“瓶颈”?请看——

  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夺冠,招商引资连续四年全省县区第一……以意气风发的姿态,合肥市包河区冲进我省“第一城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成立仅仅四年的合肥新城区,是如何实现这样快速崛起的?区委书记吴广春给出的答案是,舞动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这一根经济建设的“指挥棒”,包河区终于踏上一条强区之道。

  谋划思路:抢占发展先机

  在2002年3月合肥市区划调整前,包河区的前身是环绕城市四周的原合肥市郊区。区划调整后,包河区建成城区面积只有14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不到10%,其余90%都是农村。在南二环以南的大片农村区域里,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连一条像样的主干道路都没有。并且,原郊区的主要工业企业划出,剩下的基本是零星的小企业,全区几乎没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经济增长点和财力支撑点。

  面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实力不强的劣势,包河人并不气馁,“我们也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新区成立之初的一次大会上,吴广春这样给全区人民加油添劲:由于包河区处城市上风口,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是发展房地产、观光旅游等休闲服务业的最佳选择;随着合肥市打造滨湖新城步伐的加快,位于新城前沿阵地的包河区必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而且,包河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国土面积、水域面积和林木面积均是合肥四区中第一大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也将为该区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挑战和机遇同在。如何抢抓发展先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包河区确定了工业强区战略。但包河人深知,工业强区的重要支撑力,是扩大投资。因此,他们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的理念,吹响了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的号角。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四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7%,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1%,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1.9%和11.5%。自2003年开始,该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县区级第一;全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一城区”。

  整治环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众所周知,扩大投资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招商引资是扩大投资的主要途径,良好的环境,则是吸引资金的最好平台。为此,该区开足马力实施软硬环境整治。

  包河区的决策者们把道路建设作为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发展环境的先导工程。他们争取到1个亿的国债资金,并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配套投入6500多万元,修建一条13.6公里长、45米宽、贯穿南北的包河大道。新近贯通的淝河路、花园大道以及连接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包河大道的飞龙路等,构成全新的城市路网。据介绍,今年该区将努力构筑干道网络、提高路网密度。

  工业园区是集聚工业资本的主平台。聪明的包河人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包河区工业区。现在,该园区已完成近12平方公里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05年底,工业区已累计引进近百家入园企业,协议总投资15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汽车工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五大功能特色园区。

  招商引资不仅仅是硬环境的角逐,更是软环境的比拼。包河区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主抓手,大力优化招商引资的政务环境,初步形成以政策鼓励、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为扩大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四年来,全区累计引进内外资近8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区之首;引进项目300多个,韩国产业园、江汽重工、安凯轻客、紫金制管、国风木塑等一批投资额大、牵动性强、极具发展潜力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固定资产投资额则达195.2亿元,年均增长66.1%。

  改革体制:点燃全民创业激情

  扩大投资,不仅要靠招商引资借船出海,激活内力、大力强化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样重要。

  包河人认为,优化体制环境,是推进全民创业的现实途径。近年来,他们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等多种形式,对区域内140多家国有、集体、乡镇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造,实现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大转变。为扶持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他们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民营企业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该区连续2次被评为“全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目前,全区民营私营企业发展到3557户,个体工商户5630户,从业人员达27755人。去年全区有24家民营企业跨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据统计,去年该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资本占60%。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