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年产值300亿跨向1000亿 武汉打造中国建桥之都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6月14日 09:40
    建桥产业年产值要从现在300亿元,跨向1000亿元!昨日,总部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局、二航局等10多家桥梁建设企业发出联合宣言:携手共进,将武汉打造成为“中国建桥之都”。 

    据了解,自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诞生,该市就聚集了国内顶尖的建桥队伍。他们分布在桥梁的研究、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各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桥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武汉桥梁产业上下游年产值合计约300亿元,与该市光电子信息业的年产值相当。 

    众桥梁企业在昨日的“我们为什么打桥牌——武汉担纲建桥之都”论坛上发出宣言:联合起来,发挥武汉建桥产业军团的综合优势,在未来10年,使建桥产值从现在的3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从占据桥梁市场六成份额的国内领跑者,成长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力量。 

    众企业表示,将在建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合力攻关创新,以树立“建桥之都”的城市新品牌和“武汉建桥军团”的产业形象。他们同时呼吁,在政府支持下,制定武汉建桥产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成立建桥企业协会,让建桥业真正得到优势产业的发展环境。 

    据介绍,武汉桥梁企业已在国内勘测、设计了2000多座桥梁,承建了1000多座桥梁。其中10家有代表性的桥梁企业,直接就业者达10余万人。(记者习少颖、张勇军) 

    合力打一手漂亮“桥牌” 

    当重庆亮出“桥城”的名号时,武汉提出了另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口号:“中国建桥之都”。 

    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称呼。重庆虽是全国拥有桥梁最多的城市,但全国目前桥梁市场的六成份额都是“武汉制造”。 

    桥梁建造,有大桥局、二航局等。在全球桥梁企业产值前10名中,大桥局是唯一的中国企业。从万里长江第一桥、神州第一跨(西陵大桥一跨过江),到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再到世界第一长桥(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投资100亿元,武汉三家企业就拿下一半份额)等等,武汉建桥企业在建桥史上写下一页页灿烂的篇章。 

    桥梁设计、勘测,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铁四院、省交通规划院,实力居全国之首。大桥院设计的14锰铌钢,改写了国外高强度桥梁钢材称霸中国的历史,成为国内第四代钢种使用标准。 

    桥梁用钢,武钢提供着我国80%以上的桥梁用钢。桥梁钢结构,则有国内市场份额第三的武船。武桥重工制造的桥梁机械,其吊装负载创世界纪录。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则提供着建桥的智力与人才。 

    迄今,长江上所有大桥,国内所有跨海大桥,众多铁路大型特大型桥梁,都有武汉建设者的身影。 

    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武汉市的钢铁贡献为468亿元,汽车与机械贡献为393亿元,光电子产业为298亿元,建桥产业则为300亿元。 

    中交集团二航局局长王海怀说,中国正在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国内的设计、施工主力大多集中在武汉,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武汉不仅可以担纲‘中国建桥之都’,甚至可以成为‘世界建桥之都’”。 

    但建桥产业,并没有出现在武汉市的“十一五”规划中。全市40多个专项规划,也不见桥梁产业内容。全市10大优势产业,也没有“武汉造桥”。 

    此外,武汉建桥企业虽众多,但分散在不同领域,大多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甚至出现过低水平恶性竞争。 

    为此,王海怀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整合优势互补资源,打造桥梁产业链,把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业内人士分析,从现在至2020年,是中国建桥产业的发展机遇期,“十一五”期间,长江上规划建设的桥梁达120座,目前仅建成60座。黄河上还将再建20座至30座桥梁。因此,中铁大桥局股份公司总经理刘自明急呼:武汉建桥企业要抢抓发展机遇,亮出“建桥之都”的旗帜,打好组合“桥牌”,联手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武船重工公司总经理杨少稀则倡议:共同成立一个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维护、专业教育等企业参与的“武汉建桥之都联合会”,建立互动信息平台;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桥梁制造产业链;共遵市场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市场的占有率。 

    对桥梁产业和桥文化颇有研究的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教授说,武汉有楚文化、首义文化,但身边最具武汉特色的桥文化似乎受到忽视。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破除条块分割的积弊,推进产业集聚;强化建桥产业上下游关联和延伸,如桥梁经济、桥梁旅游等,将之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产业发展着眼中国和世界,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塑造“武汉——中国建桥之都”的城市新名片!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