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部崛起的阜阳模式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6月20日 09:06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荣耀先生应邀参加在安徽阜阳举办的“中部崛起论坛”,陈教授就中国中部崛起提出“阜阳模式”。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全球加工中心转移到了中国,长三角在数量型扩张范畴内取得成功。它的运作轨迹和成功经验可以为中部地区(包括阜阳)借鉴,而它的发展困惑正是阜阳下一步发展所必须避免的。

  地利:20年为一个中周期。当今中国,东部经济已经崛起,西部经济已经启动。而事实表明,没有中部经济的崛起,西部的振兴是难以可行的。

  阜阳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物产,以及人民迫切要求振兴经济的愿望,等等。这一切,实际上造就了阜阳必定崛起的充要条件。

  人和:阜阳经过了整顿调整,一个新兴有作为的政府集团已经形成,它是地方经济崛起的前提条件。发展虽然迟了一些,但对于那些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而盲目发展的区域而言,阜阳还是保留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为好。因为它的资源没有被浪费,它的环境没有遭到破坏,路径依赖的危害还没有出现,传统势力的弊端尚未侵入到新兴产业领域和投资项目。

  由此可见,阜阳开发“后发效应”的成功关键在于,不走低度化道路、不走同构化道路、不走污染化道路,而走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一条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同步发展的道路。

  避免路径依赖的陷阱

  所谓的路径依赖,就是重复人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也就是走25年前珠三角的道路,走15年前长三角的道路。他们目前的困惑,一个是国际化的问题,一个是低度化化的问题。引进资本容易,引进创新理念难;引进项目容易,引进创新机制难;发展资源产业容易,发展技术加工型产业难;发展传统产业容易,发展创新型产业难,发展智力型产业难,发展脑力产业难。阜阳有可能成为东部地区,即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地区低度产业的转移区。

  当垃圾产业集中在阜阳时,阜阳将要重新启动第二轮创新和革命的使命。50年代日本高污染区后来全部转移到东南亚;改革初期,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导致整个环境的污染严重。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导致中国整体资源的紧缩和不可持续发展,昆山早期引进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已经面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台湾也把一些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造成各种矛盾。

  陈教授认为,路径依赖不是中部地区可走的招商引资之路。

  三种不同的前景

  陈教授把不同的前景分为差、中、优。

  差:最差的结果是阜阳成为长三角低度产业的转移盆地。经济虽然得到启动,然而环境的污染使阜阳人民深受其害,甚至会使阜阳人民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吸不上一口清净的空气。没有可持续发展,人民将继续贫困,十年后又面临一个重新开发的局面。

  中:不太理想的结果是满足了阜阳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资源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使其在中部地区创造了名声。在中部地区,阜阳取得了长三角绍兴的位置,也成为中部区域商贸集散中心。但在国际资本的眼里,阜阳仅仅是中国中部地区成本最低的地方。

  优:一个全新的城市开始崛起。产业并举与创新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产业并举,价值创新开始起作用,产品不仅进入东部和西部,而且在国际上打开市场。教育产业的崛起,形成教育产业链。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目标逐步得到实现,由此培养的大量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适应中国中部经济崛起的人才需求。交通枢纽形成汇聚效应,形成熟练劳动力的汇聚,技术人才的汇聚,信息资源的汇聚,资本的汇聚,技术的汇聚。物流中心开始发挥作用,辐射四周,形成中部地区的示范效应。创新机制的形成,使阜阳的资源产业得到更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本依托型的发展模式开始形成。

  原本应是长三角追逐的目标,在阜阳地区也开始露出苗子。何去何从?靠的就是全新的价值、理念和创意;意识流、思维流和决策流。(潘书培、陆宏晓)

  相关链接:

  陈荣耀男,1949年8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凤华(海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特邀高级顾问,上海通和企业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长期从事管理学、经济学的研究与教育工作。独立完成著作九部,共计270万字,其中《强国梦--儒家文化与现代商品文明》获省市级优秀著作二等奖,《企业伦理》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专门为企业家撰写的专著《企业家论纲--意识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受到广大企业家和MBA学员,DBA(国际工商管理博士)学员欢迎。完成论文80余篇,多篇获奖,其中《中国经济生活病灶及其文化成因》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奖,《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所从事课题研究主要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危机管理、企业诊断、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完成委托课题十多项,受到用户单位欢迎。由其主持完成的香港旭日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上海龙头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浙江省上虞市纺织产业升级及其战略规划研究,上海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等,都受到用户单位的欢迎,并被作为战略改进与实施的依据。

  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上海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西方经济学会理事,中美比较管理研究所所长。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