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成为建国以来山西发展最快时期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7月26日 15:49
山西青年报讯(张军)25日,山西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山西省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成果进行了公开披露:十五期间五年,成为建国以来山西发展最快时期。
全国排位从21位升到16位
山西省各方面在全国的排位出现了全面上升的大好形势。从2001年到2005年,山西GDP由1845.7亿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4121.2亿元。排位从第21位上升到了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由5722元提高到12320元,排位由第20位上升至第15位;财政收入达到757.9亿元,是2000年的3.9倍,一般预算性收入由第20位上升至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4724.1元增加到8913.9元,排位由全国倒数第一上升到第1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05.6元上升至2890.7元,排位由第20位上升至第18位。
对于山西省的GDP问题,省统计局局长杨文章称:有关专家认为,经济增长高于10%就是不太正常的,就值得担忧。在这一大背景下,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和工业基地,要一枝独秀、超速增长,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山西必须在稳定发展的大格局中,谋求尽可能快的发展,努力实现跨越。
传统产业从粗放掠夺到新型化
山西在全省推行了五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经过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山西省传统产业新型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粗放型、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朝着集约化方向迈出了重大步伐。
煤炭行业在资源整合、采煤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在2005年因节约运费、提高附加值等增加的收益可达100亿元;焦炭行业经过大力清理整顿,一大批符合国际焦炭发展趋势的机焦企业涌现出来;不锈钢及其深加工产品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钢不锈钢成为全球不锈钢十强之一。同时全省电解铝产量也从2000年的17.7万吨提高到了2005年的37.8万吨。全省电力装机容量也由2000年的1302万千瓦提高到2005年的2303万千瓦。
省社科院专家对山西煤炭业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山西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一直是山西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由于受短期利益驱动,掠夺式开采资源问题在全省很多地方存在。而正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和短视行为的存在,导致山西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面临极大挑战。通过这五年的大力整顿,山西出台了系列煤炭新政,如资源整合、有偿使用,以及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等等,使得山西的“吃资源”习惯有了本质的改变。
节能降耗生态环境有所改观
节能降耗方面:200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2.95吨标准煤,比2002年下降了11.5%;通过提高煤炭回采率,每年可节约煤炭资源6.5亿吨;通过降低炉焦比,炼钢一年可节约焦炭90万吨;通过提高电力行业技术和装备,每年可节约煤炭(标煤)350万吨,节水1亿立方米。
节能降耗也使得重点地区的严重污染状况有所改观。全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全计数由2002年的839天增加为2005年的2491天,增长近两倍。其中,太原空气质量二级天数由2000年的91天增加到245天。全省地表水质量中,劣五类水由2000年的73.1%减少到2005年的62.1%,下降了11%。
省统计局局长杨文章表示山西省要高度关注节能降耗问题。他说: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2005年各省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公报显示出:山西省的万元GDP能耗为2.95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仅低于贵州、青海和宁夏,位居全国倒数第四,情况并不乐观。从今年的情况看,山西许多高耗能企业得到了关停、整顿和治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当看到:随着焦炭、钢铁等产品价格的逐步企稳走高,一些高耗能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又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山西省节能降耗的工作压力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