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剂良方”强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7月31日 10:38
7月初,安徽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办文办事承诺时限”在《安徽日报》公布,56个部门及直属机构明确办事办文时限。今年以来,安徽相继出台六个方面措施,强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来自省政务中心的统计显示,到6月底,该中心受理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近5万件,按时办结率100%,办理承诺时限事项平均提速39%。
安徽出台的这六方面措施是:精简审批项目,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部门职能交叉,实行权力“瘦身”;推出政务中心首席代表制,将权力“前移”到服务窗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实行“阳光运行”;推行“办文办事限时”、“首问负责”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
去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意见中,安徽省直机关工委收到8万多条意见、建议,绝大多数反映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今年3月24日召开的全省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针砭机关不良作风和行政效能低下,强调推进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执政能力。
效能建设首先从机关权力“瘦身”开始。一大批“审批权”、“收费权”下放或取消,原有1224项省级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取消下放491项,保留733项;原有1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61项,全省一年将减少收费30亿元。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对省直42个部门、70项因法律法规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交叉”、“扯皮”职能进行清理,重新规范和界定部门职能,整合、规范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用制度约束部门间办事“踢皮球”行为。目前,20多项职能清理意见已经出台,涉及政府采购、天然气行业规划等方面。
安徽要求保留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原则上都要进政务大厅。为防止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了,事还难办”等现象,安徽推出“首席代表制”,各厅局把工作人员派往中心窗口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单位授权、启用审批专用章等方式办理各种事项。同时,省长热线电话和45个省政府部门的效能建设服务监督电话向社会统一公布。
为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向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顽症开刀,安徽全面推行“办文办事限时”、“首问负责”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安徽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李朝宝介绍,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效能考核方案》,探索建立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效能建设全面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