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统计局分析山西工业企业亏损原因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7月5日 10:39
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大面积回落,亏损企业亏损额21.68亿元,增长80.84%,全省不盈利企业比重高达52.51%,引起了全省上下的高度关注。4月中旬,省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山西省统计局开始组织人员对这一少见的工业经济滑坡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研究。经过调查分析,统计局发布了山西省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
山西工业企业大面积亏损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6.51亿元,增长13.11%;实现利润44.93亿元,下降16.13%;实现利税132.21亿元,下降1.19%;亏损企业亏损额21.68亿元,增长80.84%。实现利润和实现利税下降在“十五”时期是没有的,亏损额增幅如此之大也是极为少见的。
一季度全省列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企业单位数4283个,其中盈利企业2034个,占47.49%;全省不盈利企业比重高达52.51%。全省亏损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为82户,这些企业共亏损14.21亿元,而上年同期仅亏损0.61亿。同时资料显示,2005年一季度亏损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3户企业,亏损额合计6.62亿元。亏损500万以上的企业比上年增加了39户。
全省工业行业划分为11个主要行业,除煤炭、电力和机电行业、食品工业等4个主要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外,其余7个主要行业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净亏损最多的行业依次是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纺织业。焦炭行业净亏损额3.10亿元,增长168.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净亏损额1.28亿元,增长450.46%;纺织行业净亏损额0.84亿元,增长297.68%。
重要原因是过分依赖初级产品
山西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前三年一直升幅在两位数以上,但从2005年下半年起升幅持续回落,今年一季度回落幅度更大,升幅仅为101.96%,升幅是近年最低的。“十五”期间山西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就在于能源原材料主要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在一季度,供不应求的情况逆转,山西工业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和初级化,工业速度走低,效益受到影响。
焦、煤、钢铁和电力市场需求增幅明显趋缓,以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不复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逐渐显现。除焦炭因为其固有的原因效益仍在不断下降外,其他资源商品销售情况为:山西煤炭销售的迅猛增长势头已经出现降温情况和今年电煤合同迟迟未定对一季度煤炭行业的影响较大。冶金行业方面,经过宏观调控,过热增长的局面已不存在,从去年起钢材价格急剧直下。炼铁企业铁矿石成本大幅上升,生铁价格大幅回落,两面受压,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增产不增收,已严重挫伤了生产的积极性。虽然3月起价格有所反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电力行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高速增长基数过大相对回落
山西工业经济经过五年高速增长后,基数较大。“十五”期间山西工业连续五年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时期山西主导产品价格也持续上涨,拉动了全省工业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大幅上涨,从2001年到2005年,全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由1358.86亿元猛增到4784.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连续突破100亿和200亿元大关。2000年全省工业利润仅21.84亿元,2005年进一步扩大为261.27亿元,增加了11倍;因此山西工业从2004年起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的增幅已开始进行调整性回落,2006年一季度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有所加剧。
另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3.72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1.4%;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净额457.48亿元,比上年同月末上升10.7%;工业产成品存货352.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4%。这三个原因也拖了整个山西工业经济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