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把握中部崛起战略机遇 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7月6日 11:4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而在中部六省中,我省相对而言又有较多的比较优势。因此,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在视察湖北时明确指出,湖北应该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寄予的殷切期望,也是中央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对我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

  根据《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预计“十一五”时期湖北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提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投资总额达2.1万亿元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左右;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六个支柱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县(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多方面的良好发展机遇。

  优质项目贷款市场规模翻番,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够通过直接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够通过投资--消费转化刺激经济增长。对于银行来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改善了其经营环境,又直接为其提供了可观的优质项目贷款资源。“十一五”时期,我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2.1万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翻一番。为进一步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改变缺煤少油的劣势,省政府将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仅公路、航运、铁路、电力等行业未来五年的投资即超过3000亿元。武汉将实施千余重大项目、投资7920亿元。所有这些,为湖北银行业发展优质项目贷款业务和改善经营绩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使银行业核心客户群不断壮大。按照中央关于把中部建成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我省提出要以建设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和高新技术发展区为目标,以尽快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形成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大企业10家、过50亿元的30家、过10亿元的60家;在重点产业中培育100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的拳头产品、4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据此,我省在全国有一定优势的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生物工程、激光及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从而使湖北银行业的核心客户群得以不断壮大,为银行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为银行业提供新的效益增长点。“十一五”时期,我省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将增长10%,生产总值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5个以上;县域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半数县市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力争达到8家;培育形成30个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县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0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银行业改变近年来客户数量严重萎缩状况,通过加快发展、做大业务规模缓解人员包袱重、人均指标低的被动局面。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利于银行业增强竞争力。由于具有历史地位、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现有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我省在吸引跨国公司方面走在中部前列。到今年3月底,累计已有78家知名跨国企业来我省投资,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67家,大大领先于中部其他省份。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可以预料未来几年我省对海内外各行各业的投资者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从而对我省未来对内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劲推动和深远影响。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以对内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力争到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美元,吸纳外商投资130亿美元,把武汉外商投资密集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外资最集中、产业效益最好的区域和最重要的发展平台。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对湖北银行业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必然使外资银行加快进入我省市场的步伐,从而逼迫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之,中部崛起战略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在做大做强自身业务规模的同时,提供更好更优的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各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三个贴近”。即:要紧紧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系统行业信贷政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遗余力地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要紧紧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拘一格谋发展;要紧紧贴近自身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差别竞争,打造后发优势,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具体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各商业银行应该全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满足其资金需求;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支持全省新型工业化“三个三工程”的100个重点项目;支持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支持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重点支持东湖高新区、沌口开发区和其他8个市的开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项目;支持县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优势,帮助地方和企业考察和筛选项目,积极介入项目的前期论证,并创新金融服务途径,对已经实施的项目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管,以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为省委、省政府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为省委、省政府推荐的优质企业在香港和新加坡IPO(首次发行股票)、股票再融资提供顾问服务,并利用海外机构、附属合资投资银行及其他投资银行机构为我省优质企业的发债、重组改制、境外上市等项目提供方案设计、发行担保和中介选择等服务;为股份制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和股权制度设计方案;为企业改制、IPO、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再融资、重组改制、收购兼并等提供专业咨询与融资安排服务;协助省委、省政府研究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国有企业改制等战略课题;协助省委、省政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产业结构,理顺政企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二是积极支持省在建、拟建重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省委、省政府列入重点建设规划的电网改造项目、荆门热电厂三期、襄樊电厂二期、黄冈大别山火电厂以及计划实施的鄂州电厂二期等重点在建、拟建电网和电源项目;武广高速客运铁路项目、安康铁路复线建设项目、天兴州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等铁路建设项目;沪蓉高速宜昌至恩施段、沪蓉高速武汉至荆门段、鄂东长江大桥、大广高速公路湖北段、武汉市快速出口路、随岳高速公路等纳入国家、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及引江济汉等水利重点工程;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提供中长期项目贷款、项目临时周转贷款、买方信贷、外汇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以及保理、福费廷、信用证、保函、国际信贷、国际结算、其他国际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

  三是积极支持省重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根据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加快推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化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先导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巩固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纺织工业、建材工业等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加强产业之间的配套和连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紧密、加工深度高、集聚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的工业发展思路。继续发挥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为己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划,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积极支持省重点开发区、商务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省委、省政府努力把我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汽车生产基地、原材料生产基地。

  四是积极支持我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小企业无论在企业数量还是在经济总量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稳步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既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更是商业银行自身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我省民营企业又存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还不到位,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融资担保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信用风险还比较大。如何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从银行内部管理来讲,可以根据区域条件、管理水平选择一部分机构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梯度推进;从服务对象来讲,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特色,将其与上下游客户关系、担保方式、账户管理和存款保证等有机结合起来,灵活使用现有的融资产品,达到既控制风险又提高收益,同时促进小企业发展的目的。如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积极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优势企业或项目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及金融组合产品,提高资金收益;帮助省优秀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跨行业经营,打造我省名牌企业和经济航母。

  五是积极利用科技、信息等资源优势,支持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和协作,沟通市场信息,协助政府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国内外分支机构,联系客户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对口支援、联合开发等形式到我省投资办厂,协助省委、省政府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批技术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孵化和成长。支持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支持对外工程承包、海外投资和并购,全面提高我省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