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0月20日 08:37
(一)沐浴着二十一世纪的曙光,河南走过了辉煌的五年。这五年,放在河南发展历史的坐标系中,是全面推向前进的时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是中原崛起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辉煌的时期。
(二)五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河南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来自海内外的八方宾朋,一踏上河南这块热土,都会不由自主地惊叹:河南的发展简直日新月异!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金风。河南靠发展跨上了一个大台阶,河南靠发展赢得了尊重。
(三)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在郑州发布,强企俊才汇聚河南,耳闻目睹,发出由衷感叹:“我们似乎听到河南企业迅猛成长的拔节声。”
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五年翻一番;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蓬勃兴起——安钢、双汇、宇通等一大批优势名牌企业驰名海内外;工业销售收入逾万亿,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第五位,河南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省。
(四)河南农民喜上眉梢,满怀自豪:“三年三大步,总产1000亿,庄稼进工厂,粮仓变厨房。”河南驶出的列车,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至少100亿公斤粮食。
河南以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粮食总产量屡创历史新高;粮食加工链条延长,范围扩大,河南拥有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畜禽加工和调味品生产基地,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已是家喻户晓。
(五)2006年3月31日,新郑上演黄帝故里拜祖盛典,海外媒体报道说:“这一天,文化河南赢得了全世界的目光。”
龙门石窟、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奇幻绚丽的开幕晚会、庄严肃穆的少林迎宾仪式、充盈禅意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激荡深谷,震颤嵩岳;《程婴救孤》声动华夏、《风中少林》舞进“百老汇”、《花木兰》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也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元的九个省份之一。
(六)李连成、张荣锁、陈新庄……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座座树立在老百姓心中的丰碑;驻村帮助工作、“连县驻村”帮扶,15万名机关干部倾情为民,在乡村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一年多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省423万党员的党性得到锤炼,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保持和发展着党的先进性;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治省理政,奋发有为。
(七)“十件实事”事事得民意,件件暖人心。中原父老分享了更多的发展实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年达到两位数增幅;转移农村劳动力力度加大,就业面更广了;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百姓看病更方便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扩大,社会更和谐了,生活更美好了。
(八)2004年河南人均GDP超1000美元,2005年河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雄踞全国第五。河南已不仅是一个农业大省,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大省,一个重要的经济大省。
河南,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九)五年来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到,要把河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准则,立足省情,抢抓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中原崛起的实施,“三化”道路的确定,中心城市带动、东引西进、开放带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文化强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无一不是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结果,无一不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十)今后五年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内需不断扩大;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具有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省情的发展之路,全省上下形成了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全能够利用我们的综合优势,实现中央要求,加快中原崛起进程。
(十一)应该看到,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人口多、底子薄、水平不高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还不高……
因此,我们不能沉湎于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对存在的问题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十二)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要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幸福,就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努力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十三)“统领”,一个是统一,一个是引领。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原崛起,就是要把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就是要把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行动引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来。
(十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就要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我省经济总量虽然已居全国第五位,但和河南在全国的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生产总值仍低于全国水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大经济规模,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达到大而强、富而美的统一。
(十五)加快经济强省向经济大省的转变,发展的观念要转变,发展的模式要创新,发展的重点要突出,发展的战略要明晰。
(十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
转变增长方式,就要走集约发展之路。“集”,就是要把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到优势区域、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中,科学配置,合理安排;“约”,就是节约,就是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不是过多地依靠资源和能源消耗,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转变增长方式,就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多下工夫,才能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的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十七)建设经济强省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农民富则河南富,农业强则河南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河南,就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多予少取放活,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多的支持;就要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就要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十八)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就要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同样也是文化的竞争。中原崛起需要经济的腾飞,更呼唤文化的复兴。
(十九)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就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既用文化搬来金山银山,又用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就要不断推动和谐中原建设。
“礼之用,和为贵”,“和合故能谐”。社会和谐,世界大同,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天鹅、梭鱼、大虾同拉一辆车,一个往天上飞,一个往水里钻,一个使劲往后退,结果那车没有挪动半步——克雷洛夫用一个寓言讲清了一个道理:不和谐,什么事也干不成。
(二十一)仓廪实而知礼节。把发展放在首位,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中原打下基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构建和谐中原就要解决好就业难、上学难、看病贵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问题;“法,治之正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中原将会更加和谐。
(二十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就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河南的广大党员始终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核心力量。要把这项关乎9700万河南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永葆党的先进性,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十三)党员干部要“靠得住”。只有心里装着人民,一心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会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决策和行动,才会真正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实践者。
党员干部要“有本事”。要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
党员干部要“作风硬”。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严、细、深、实”的要求,心无旁骛兴事业,真抓实干求发展。
(二十四)即将召开的省八次党代会,将勾画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河南发展的宏伟蓝图。长缨在手,壮志满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原崛起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