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层来说,如何做、做什么,都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昨天,“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把握战略定位、打造区域特色”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我省9省辖市及相关厅(局)委主要负责人,第一次集体对外发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各自地区、所在系统如何做,怎么做”。
座谈会由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广电局共同主办。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主持会议,副省长、郑州市市长赵建才代表郑州市发言。
洛阳、安阳、新乡、许昌、三门峡、南阳有等省辖市书记或市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齐聚座谈会,就中原经济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各省辖市及厅委今后应该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发布了相关思路、想法与建议。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在座谈会上说,我省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能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致力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据了解,5月中旬,我省还将组织其余9个省辖市相关负责人,以及其他省厅局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参会,再次就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发表相关思路、想法及建议。
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
国家给啥支持政策?
方案正在起草
“我们有一个基本理念,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让中原的发展机遇从面前溜走。”会议发言后,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走出会场,专门向媒体“重申”自己的观点: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不仅仅要放眼目前,还要看得更远,“10年、15年、20年都不为过。”
他介绍,目前省发改委正在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政策方面,着力在“全”和“特”上下工夫,力争国家能将赋予其他经济区已有的支持政策在中原经济区全面实施。
具体做法是,重点争取国家对中原经济区设立各类国家级的示范区、试验区等给予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品牌;重点争取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基地、开放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生产要素交易平台、区域性医疗中心、高水平大学、地方金融机构规划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项目方面,重点争取将交通、能源、水利、社会事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借机纳入,突破项目审批、用地、资金等关键环节,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解决一些我们长期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大事。
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
不做“账房先生”
突出改善民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怎么做,就是要坚持服务至上,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埋单,不做单纯的‘账房先生’和‘摇头先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财政工作,钱国玉给出了两个“不做”的形象比喻。
“我们将努力争取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所需财政支出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使中原经济区更好地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争取中央财政帮助河南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切实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是财政部门“做法”的关键,“改善民生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的,也事关中原经济区长远发展能力。”钱国玉说。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为重点,持续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财政保障能力。
以加大省对市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为重点,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落实好“十大民生工程”,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始终把最困难群体生活放在财政保障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使财政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体的补助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
全力保障
重要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保障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科学发展的大局着眼,从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入手,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束缚,以改革精神推进工作创新,以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规划引导求转变,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完善机制求转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以及科学调控求转变,全力保障中原经济区重点用地需求。
他们将全面启动“千村整治”示范工程,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效利用农村土地,保障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努力增加土地供应,全力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省、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调整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需求。”张启生说,通过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争取整治和使用农村建设用地20万亩以上,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5万亩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展更多的用地空间。
省农业厅党组书记、
厅长朱孟洲:
“要为农民幸福努力”
“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朱孟洲针对“关键在做”表态:要为农民幸福努力。
具体做法是:创建“六个国家示范区”,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同时,为支撑和保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还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菜篮子”工程、现代种业工程、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程、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