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惯性思维,超越行政区域,共创中原辉煌 许嘉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来参加辛卯年拜祖大典来的,知道有这个论坛我也很高兴来参加。刚才我还和卢书记、郭省长说我是来学习的,但是既然被喊上台了,我就从一个文化人的视角,谈谈从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提出以后在北京我所做的一些思考。俗话说抛砖引玉,我下面十几分钟的讲话恐怕连砖都谈不上,就算敲敲边鼓。在我登上来河南的火车的前几分钟,知道论坛的组织者要报一个演讲题目和提纲,这是始料不及的。于是,我就顺口说了三句话,突破惯性思维、超越行政区划、共创中原辉煌!请允许我在这个简短的时间里对我脱口而出的三句话思考的背景作个简单的汇报。 所谓突破惯性思维有以下几个含义。 第一,中原经济区应该是跨越式的发展,而在某种程度上要摆脱阶梯式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河南省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建设,在农业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以及工业的发展、文化的建设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周边各省也是如此。在自己和邻居们各方面实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做到也应该是跨越式的。 第二,应该树立“不图所有、只求所在”的精神,进而“不图所在、只图所位”,只有坚持这样的理念我们的资金流、资源流、人才才可以真正的跨越省界,合作的对象也是如此,这才能够把各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共同打造中原经济区。 第三,应该以跨越式的发展和只图所位的宗旨,来济中心城市辐射之缺。在近200多年工业化时代,各国经济的发展统统是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的模式,中原经济区如果仍然完全的遵循中心城市辐射的程序,有可能在河南省的周边也就是临近省的边区,仍然会留下空白,不能够很快的把周边地区提升到像中心城市这样的发达程度共同前进。如何济、如何补充,这正是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当中应该探索的新模式。 第四,应该突破就经济谈经济的问题,应该就社会、就历史、就经济等等来谈经济,这是因为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正在大步的朝着文化强省前进。如果按照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说,河南是中华文化之源,不管是昨天我们在新郑拜祭黄帝,还是在安阳建立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所表现的甲骨文之乡,还是后世延续不断的文化沉淀,都证明这一点。我们常说要加强文化的辐射力、凝聚力,实际上河南省自古以来天然的就有着巨大的辐射力,乃至辐射到所有的省份、所有人的心里面。即使今天我们十分崇敬的、在弘扬的孔孟之学,连孔子所用的文字也是从这里发源过去的,正是河南的文化辐射到全国才凝聚了中华民族,始终是一统的,战乱总是短暂的。这在古人是自然形成的,在今天应该提升到自觉的高度。因此,现在的省委、省政府,在努力的打造河南省的文化形象,这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实际上是在给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给力,用一句网络上的话就叫给力。那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候,我希望各个方面都要把这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和不同地区的文化串联提到重要的议程上,这就是我所说的突破惯性思维方面。 第二句话叫超越行政区划,有下面我所想到的五点: 第一,首先“中原”它的原始含义,今天谈“中原”似乎就是河南了,其实自古以来的“中原”的含义要比河南省今天的区划要大得多。因此,现在用“中原”这个词做中原经济区的标记,这个“中原”不是现在惯性思维的河南省,而是要通过河南省连接周边。刚才龙永图先生说到“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概念。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开会的地方是春秋时候郑国的所在地,但是它的都城是在新郑。今天能够发现的、保存的是3600多年前殷商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国都,现在还有1000多米的古城墙遗存。后来周分封诸侯,就把郑分到了今天的新郑,这是它的狭义。郑当时非常强大,它的西边有晋,晋的首都在今天山西的运城,后来周王室东迁,向哪里迁?东迁之后周王说:我之东迁,晋郑焉已。意思是我东迁迁到这里来,我就是来依靠郑的。接下来秦在西部崛起,齐(山东)也兴起了,南有楚,于是春秋时期发生的几次空前的大战几乎都是在中原发生的,就是秦、晋、齐、楚争夺中原这一块,于是形成了谁得中原谁得天下。 工业革命以后,沿海重要,这是工业化的要求,铁路、航运发达了,向中原地区的地位示威。现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空间距离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要素了。这个时候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原它所处的地位,它文化的沉淀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都补了不沿海的不足,所以我说恢复“中原”原来的含义的话,就可以把我们的视野打开,不仅仅横向的超越省界,而且纵向超越只看现在,要回顾历史,把过去加现在,再指向未来。 第二,无论是一种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还是超越行政区划,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也就是如何有利于发展我们就如何做。既然以发展为目的,而发展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条。 第三,以民生为主,如何有利的提高豫鄂、豫皖、豫鲁等边界的民生,把这个作为“主”就可以寻找到我们建设的路径、投资的方向以及运行的模式。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不能再让过去最穷困、最需要变革的地区仍然远远的落后于中心地区的,于是我说要以发展为地,要以提高民生为主。 第四,行政为力,这也就是河南省以及周边的省份,大家说共同建设中原经济区,就要制订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抵制的政策,用政策来引导经济建设。同时,有的还不是省一级政府能够决定的政策,需要呼吁、邀请中央为中原经济区给以特殊的政策照顾,中央各部委要把温家宝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所提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落到实处,那就要首先和河南省以及周边地区研究如何给以这个地区支持。就像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初也只是福建省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内制订了一些政策,最后提升到国家层面以后,中央也给了很多政策,政策一下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就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就应该着手,这恐怕是这次经济论坛要谈的内容之一。 第五,跨超越行政区划,由哪里做起?我想首先是应该由这个论坛做起。希望第二届论坛能够成为跨越行政区划的论坛,成为第一个中原经济区的象征。中原经济区共同研究切磋的平台以及河南省与相关各省、各部委共同研究的最好渠道。与此同时,我希望中原经济区论坛能尽快的成为国家级的论坛,这样一来那就不限于河南省跟相关省份,首先是两岸四地来共同研究,特别是台湾的情况跟大陆更为相近。台湾在70年代快速兴起的经验以及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建设的,我想那些都可以供我们借鉴。台湾的资金管理经验以及技术都可以大量的参与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来,能让中原经济区成为台湾企业界又一块投资的热土。 这是我们主观的异想,一个突破惯性思维,一个超越行政区划,就可以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将为今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前进提供的一种参考。因此,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不仅仅是我们之所需,也是我们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正因为要牢固树立“超越行政区划”的想法,所以在昨天拜黄帝的时候我特意写了八个字——携手并肩、七省齐心。也就是河南省人有这个气魄,不是只考虑到我们河南省,而是把周边的兄弟省份都考虑进去。 以上就是我一个外行在这里臆说,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