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你说我说] 中原经济区就这样成了无奈之举!!! [
文章来源:中原经济区规划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3年10月23日 08:38
    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2013年3月9日,李 克 强强调,河南要在三化协调基础上迈向“四化”同步协调推进,走“四化同步”之路。从河南来看,三化是李克强时任副总理提出的,再后来因为河南来了富士康搞手机,就有了河南的四化协调发展。河南其实在全国地位是最低的,还不如一些人口小省,西北几省的总人口还不如河南省,却被划入重点发展区域。河南人老老实实种了几十年地,堂堂第一人口大省却被忽视几十年,河南以前落后成啥? ??才多少年河南就把经济总量提到全国第五。河南人多,人均不高,不代表缺乏经济活力,居然也能发展成如今这个样子,比起那些经常受国家支持的省份,现在批了中原经济区究竟算什么???河南、安徽和江西一直以来在全国都互相咬的很紧,但河南人口达超1亿。也许会有人说江西潜力最大,只是国家不给江西发展,修一条南昌到深圳的高铁都几年了还不批,每年国家对江西的固投是中部最少的。高速也是江西自己出钱来修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比长三角,株三角差的多。其实我一直很看好河南。那些抹煞河南的朋友,建议你们去洛阳走一趟。洛阳无论城建、风格绝对是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第一。但不能因为洛阳不错我就说河南好...河南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已经是后劲不足了。说句实在话,地处中国重心,中华文化的摇篮,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觉得这些放在现在作为发展因素来看实在是不靠谱。洛阳,开封,商丘,许昌、安阳等等这些城市在古代作为都城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就是提高了河南在中国的历史地位,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缺点是致命的,目前的资源方面已经有点被掏空了。河南光靠种粮食实在看不出什么前景...而最大的文化优势本来可以给河南带来旅游资源,但是最近几年又被地域黑黑的不行,口碑下降。无论怎么分析,河南在中部也不只是农业大省,河南是新兴工业大省,旅游大省,资源大省。然而,作为河南人确实对国家、中央忧心,以前河南的发展,受制于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在这18亿亩耕地中,河南就占了近1.3亿亩,虽然现在中原经济区给予批复了,那不过是安慰河南人罢了,中原经济区只是解决了土地供给问题,可以搞基建及城市建设了。但是,看看四周都发展起来了,中央不好意思,安慰你一下。其不然中原经济区只是个口号,是国家给你立个杆子,让你站在那里扶着!!!!到头来还是靠自己。----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的无奈之举。因为国家的第一个大战略是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辽宁山东半岛组成的经济带),第二个就是沿江全流域经济带(连接沪汉宁渝蓉等特大城市),国家打造成渝、中四角与长三角的最终目的是让长江全流域成为事实上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就是画个大饼,叫中部六省人别仇富,将来依然是美好的,事实是大投资时代已经过去,国家政策永远是沿海先行。--------2013年9月3日,李 克 强在南宁抛出了其“治国方略”:目前在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特别要做好内陆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此番讲话,不仅标志着中国区域政策日益细化,也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将成为本届政府的区域发展重点。----李 克 强的上述表态,则进一步将东部沿海细化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增长极,----呵呵,李 克 强其他不说,对待家乡安徽还是特别有感情的,合肥吞并巢湖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沿江城市...一下获批两条高铁线路,这在全国恐怕也只有北京啊,合肥立将成为中国中部及华东第一大高铁枢纽与旅客中心,合肥很有可能取代长沙成为中部第二城市,中三角变成中四角。合肥,芜湖,马鞍山这三个城市瓜分巢湖后,同时开始了地铁建设。安徽已经率先进行彻底对接长三角的建设。而河南也不该寂寞。考虑到河南省的地理因素。中原经济区预计2020年就能看到****组成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据说要推迟到甚至2020年,原因是还没确定这个中原经济区该以哪个城市为中心???武汉,长沙,郑州这些都可以说是当今国内“数一数二”的好城市。国际港口城市武汉,星城长沙,航空港郑州。相信在未来不管以谁为中心,中原也会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经济要地。
    一个健康的经济区,应当遵循市场。为什么长三角珠三角能发展出兴旺的城市群,而环渤海只能被北京吸骨髓?因为北京周边地区没有合理的配套产业政策,政治因素远远大于产业因素。而河南(郑州)周边没有什么中心城市或者副省级城市,只有靠着中部崛起的名目硬是和武汉拉上关系还装成有一拼的样子,实际上没一个城市带郑州玩的,注定河南处处被动,就像一群小孩中一个孤立的孩子,没人愿意和你玩。李 克 强称,打好“中”字牌,可更好地发挥长江带来的巨大交通便利,让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经济走上一个新台阶,甚至跻身国内经济第一梯队----这说明,李总的重点不在我河南。
    郑州已经是河南的吸髓城了,已经交通拥堵不堪,GDP的增加不应靠人口的累积,更多应该考虑产业升级型的增长点,郑汴融合的城市化路线既有经济互补因素,也有相当强烈的政治考虑,唯独两城间和城市内东西方向交通考验着政府能力。
    除了中心地区的政治因素可以考虑更多外,其它城市就得考虑产业因素了,就像长三角,上海占据着金融中心,处于产业链资金供给顶层,而浙江有外贸和小商品,苏南有一些科技型的制造业,产业布局合理。河南也应如此,郑交所是中国最重要的粮农资金、信息中心,豫北和豫南就可以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商丘安阳的未来不在省内,而是跟中原经济区内外省区域产业的融合。按照郑州市的规划,2020年GDP总量达2万亿,人口达到1500万。当然这是需要迈大步子去做的。我相信官员有吹牛的话,但是这种可能影响政绩的目标不会乱制定,所以我认为,完成这个任务应该来说是很有可能。
    如果2025年之前,郑州GDP总量可以达到3万亿,人口达2000万,那么郑州肯定会在全国城市的位次中位于10名左右。到那时郑州这张河南的王牌已经成型,郑州的担大任的历史使命基本上可以说是完成了。省里寄希望于郑州带动古都起飞,以避免开封的衰落。这个我也是很看好。有时候会问,为什么不是郑州洛阳联手?个人感觉,郑州洛阳距离太远,10年左右也难以融城。郑汴融城也是好事,融城不是并城,是拉近城市距离,如果位于郑开之间的中牟城市化了,郑汴之间距离,必将促进开封的涅磐。----很多洛阳的朋友可能会说,河南的崛起,尤其是郑州的崛起是建立在压制洛阳的基础上的。我勉强这么认为,当然现在来看,省里对洛阳的支持力度是颇小颇小。但是洛阳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在2025年之前破万亿那是必然的。洛阳的朋友又说,就算破万亿,洛阳也陷落了,这话也不算过,至少激励着热爱洛阳的人。因为,洛阳还有梦!!
    但是大家想想,2020年如果郑州GDP达到2万亿,人口达到1500万,那么城市病是必然的。到那时,对郑州来说,已经不需要自身扶持,自己有财力有能力继续发展,对省里来说,到那时河南构造第二增长极势在必然。河南的的第二增长极应该是塑造几个中心城市。要成为大都市,供水问题无羁绊,要有城市机场,要具备工业产业体系。所以我认为洛阳必将成为河南一增长极。河南省扶持洛阳也是不远的事。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