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下)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0月24日 08:42
dh71.jpg
dh78.jpg
dh719.jpg
(三)加强创业环境建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要以软环境建设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障碍,大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和文化创新。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地域封锁,消除偏见歧视,营造支持创业的政策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指导,营造促进创业的服务环境。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营造保护创业的法制环境。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形成崇尚创业的舆论环境。要通过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创业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他社会阶层人员创业生力军的作用,激发各类创业主体的创造活力,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原大地成为创业的沃土。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
(四)加强平安河南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要求,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着力疏导和缓解矛盾。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
公共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大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力度,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抓好基层基础工作,重视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建设。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灾情监测和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重视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防空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开展“双拥”活动,密切军地合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五)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城乡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建立新型管理和服务体制,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网络,支持居民协助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健全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关链接
▲▲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2006年夏季,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07年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等。
《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改革现行户籍管理体制,取消户口的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以具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按照实际居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取消各种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
▲▲
小额贷款资助下岗人员创业
卖过烧鸡,摆过地摊,1997年下岗的王富安,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总工会的帮助下取得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如今,他已成为拥有20多台机器的袜厂小老板。
“去年至今,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今年,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要突破7亿元。”省总工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省已有5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工会帮助取得小额贷款,走在激情创业的路上。今年年底,我省还将举办首届全省创业项目交流大会。
▲▲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对于大学毕业生愿意干个体的,我省出台政策减免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等19项费用。
▲▲
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指导
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我省将原本在2005年底已经到期的再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期将延长到2011年,内容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贴息贷款、社保补贴、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特别强调,“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相应延长。对于残疾人、军烈属、零就业家庭、复转军人、单亲家庭等,这些优惠政策同样适用。
▲▲
公众安全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在国家统计局前不久组织的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河南社会公众安全感的认可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通过创建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系统、平安县(市)区、平安市,建设平安河南,使我省社会政治保持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跨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根据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更加完善,力争不发生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破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命案和“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2006-2007年,4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水平,力争2010年8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标准。
▲▲
大幅减少灾害事故
来自省公安厅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9月底,全省已经连续25个月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全省火灾起数同比下降3.5%。
根据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得到全面落实,以确保各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到2010年,亿元GDP死亡率要比2005年下降35%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1.15以下,工矿商贸企业职工10万人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0%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20%以上。“十一五”期间,年均消防火灾死亡人数要比“十五”时期下降4%以上。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根据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建立工作台账,逐件明确责任、限期办结。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备案销号。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初信初访首问责任制,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和当事人稳定率。
▲▲
加强基层司法机构建设
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我省派出所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一、二级派出所总数和比例均居全国第一,派出所警力已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52.27%。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将拨出专项资金,用三年时间解决中西部地区人民法庭建设问题,河南有399个人民法庭纳入规划。
根据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司法保障,确保政法机关警力、经费与所承担的任务基本适应。政法机关警力争取5年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加强政法队伍管理
2006年上半年,全省法院通过思想作风整顿,共自查、评查各类案件30余万件,发现有问题案件3400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55件。通过整顿,全省各级法院给予党政纪处分的354人,清退12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34人,其中省法院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5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根据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对包括政法部门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政法干警轮训一遍,建立干警执法档案,全面落实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干警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把不适合做政法工作的人员清理出政法队伍。
▲▲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根据全省第二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后我省将督促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社区建设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坚持社区运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所有进社区的服务都不以赢利为目的;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情肯谈会、民事协调会、民主评议会等制度,逐步把社区居民自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通过3~5年的努力,我省将建成一批上档次、叫得响、过得硬的和谐社区样板,进而带动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的广泛开展。
自2004年6月省政府召开第一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以后,我省社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省29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社区工作者15226名,平均年龄为39.7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2.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5.8%,党员比例占54%。全省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面积49.56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为170平方米。
社区的各项功能不断强化。按照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各地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党建、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社会保障等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社区服务中心5627个,其中福利服务设施2269个;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4482个,有社区志愿者14万余人。
图①平安河南,百姓安居。
图②大接访解民忧。
图③警民鱼水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