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4日召开的漯河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从《关于漯河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了解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66844万元,着力支持重点项目、民生支出。
目标一:推动经济发展攻坚突破
今年漯河市将把六项重大攻坚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发挥财政政策作用,支持实施项目招大引强、工业优化升级、骨干企业培育、服务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城漯河市建设等重大攻坚任务,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攻坚突破。整合科技专项资金,着力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小微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改革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减少对单个企业项目直接补助,采取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大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对漯河市场主体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落实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项目,发挥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实施县域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工程,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落实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财政激励政策,继续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集中支持产业链条完整、集群产业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完善功能、壮大集群。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漯河市民化的财税政策,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奖励政策,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切实办好第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持续扩大中国食品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标二:进一步加强保障改善民生
今年,漯河市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高职高专和中职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入职业教育。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衔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及其资金用于购买大病保险比例,推动建立按病种、人头、总额预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机制,加大对医疗机构费用总额和医保目录外费用占比的控制。按照“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的原则,理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好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政策,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平安漯河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目标三: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漯河市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强力推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致力打造全省粮食优质高产示范漯河市。落实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完善奖补办法和验收标准,继续实施双汇产业化提升工程,认真落实能繁母猪、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完善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厂化育供苗、烘干仓储等加工作业服务,不断健全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探索资金竞争性分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等做法,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落实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物流服务体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