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06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在郑州举行。众多两院院士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产业整合、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
中部地区如何加快发展、实现崛起?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认为,“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追赶和跨越的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他进一步指出,技术上的创新是必要的,但中部地区更需要的是从传统观念、制度上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谢克昌还认为,中部地区应加强联系和协调,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构筑一体化的发展体系。
谈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谢克昌称赞:“河南经济总量已经超万亿,这个成就了不起。”他认为,河南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就不能依靠传统的高消耗、重污染路子,而要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原籍河南开封,2005年起担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他认为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瓶颈问题。结合我省能源结构特点,杜祥琬认为,应大力推进煤的多联产、洁净化技术,高效地利用煤资源。“大多数中国燃煤电厂热效率仅30%,而联合循环发电可以达到45%至60%的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长期从事流域水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基础研究,当记者问到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河南应优先解决哪些问题时,他认为,河南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污染。“淮河流域占河南水流域面积的52%,但污染较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黄河也需进一步治理。其次要节水。河南降水量较丰富,但从长远看,必须提高单位水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