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1月13日 09: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目前,江苏各地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富有本地特点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果。为了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得到更好的落实,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时,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具体讲,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我们不仅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要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还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近年来,江苏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比如,江苏阳光集团、徐州维维集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投资高效、外向、生态农业,在规模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基地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是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但一定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三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方面既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不仅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还要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要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产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就江苏而言,无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延续以往的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就必须把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  
    五是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领导。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