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广东肇庆高新区走上集约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1月27日 09:02
    11月24日,记者驱车前往广东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采访时,发现已建成投产的厂房基本上都是1层的,而新建成以及正在建设的厂房明显“长高”了————多数都在3层以上,还有不少达到5层。肇庆高新区党委书记刘龙平告诉记者:这是我们转变增长方式,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一个缩影。
    厂房“长高”,扩大容量。“尽管我们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储备,尽管多出让土地可以有更多的收益,但我们没有理由不节约土地。”刘龙平说,“在确立园区长远发展规划时,我们提出要彻底转变粗放式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导向,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资金密集型项目,以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集约化的工业发展道路,最终保持园区的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
    “厂房‘长高’是我们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引导的结果。”高新区规划局副局长周洪涛介绍说,高新区以前项目报建综合收费每亩5000元包干;现在实行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与报建综合收费分离,鼓励投资商建设多层厂房,厂区内属单层的建筑物,报建综合收费按规定标准计收,属二、三、四层的分别按收费标准的80%、60%、40%计收,属5层以上的建筑物免收报建综合收费,“这样企业得到了实惠,我们节约了土地。”
    项目“挤水”,“抠”出土地。肇庆高新区是广东省高新区中土地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园区之一,然而他们在土地审批中却很“抠”。
    周洪涛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一家企业申报100亩土地,但高新区项目准入评审小组经过多方评估只给这家企业批了50亩。企业有关人员表示如不给,就不在这里投资。但高新区最后还是没有按他们的要求审批。
    周洪涛介绍,因为高新区还是广东省吸引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及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省里专门出台了6项扶持政策,因此,一些企业想来高新区“圈”块地,多数企业看到发展势头不错,地价也不太高,在项目用地申报时有虚报的现象,希望借机多占些土地。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肇庆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项目用地评审小组,全程考察项目,对其用地计划挤水分。去年以来,每个项目平均挤出水分40%,仅此就节约土地近千亩。
    肇庆高新区节约用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兴建员工村。他们对于新引进的企业不再给予员工宿舍建设用地,由高新区统一规划布点建设,形成若干相对集中的员工村。周洪涛说,“在建的20多幢7层高的公寓,可容纳2万人,占地面积仅为200亩。如果这些生活区分散建立在企业生产区,需要1000亩左右,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大约800亩土地。”
    产业“抱团”,集约经营。肇庆高新区从一开始就注意引导产业集聚扎堆,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以产业集中促园区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他们先后制订了《关于促进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试行)办法》等相关制度,致力做大做强园区内的产业集群。
    高新区按照总体规划安排项目用地,项目的用地选址由项目评审小组根据项目的行业分类确定,通过引导企业扎堆建设,产生聚集效应。同时,他们还从环保、产业相关度、企业创税率等方面,提高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今年1至10月份,该区通过项目评审会,共砍掉与园区建设发展思路不相符的项目60多个,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11月17日,在广东省第四届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有限公司与亚洲铝业集团(南海)合作、投资金额达10亿元的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肇庆高新区。项目得以成功引进,归功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亚洲最大的铝型材及配套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新型金属材料加工产业带。
    产业集聚不仅使土地集约利用,更提升了园区经济质量。“‘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的转变,使高新区变以往的项目‘简单接收’为‘产业链式扎堆落户’,促使园区产业升级,也就自然转变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刘龙平说。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