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银行业要加大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1月27日 09:05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近日在“中国论坛:推动协调增长”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银行业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协调的情况下,仍存在两个不协调因素: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均严重不足。他说,银行业的这两个不协调因素表现为:
    一是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金融资源集中在东部,其中东部地区存款占全国的60%,贷款占57%,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贷款分别仅占14.9%、16.4%、7.7%;商业银行大部分机构也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二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足。截至今年10月份,我国农村存贷款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城市占85%左右。从资金投入看,2005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0%左右,而县以下为56%;农村地区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城市人均贷款余额超过50000元;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率为16%,而县以下不到10%。
    唐双宁表示,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持。我国银行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健康度。其次,银行业还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创新水平;对于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金融创新活动,简化准入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
    此外,银行业还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唐双宁说,当前重点需要解决中西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问题。银监会鼓励中资银行业机构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继续鼓励外资银行机构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同时,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