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1月28日 08:30

h112823.jpg

h112823.jpg

  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提速。
  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要求,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高度,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中央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
  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不但已有的支农政策措施得到完善和强化,同时,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
  ——在春耕之前首次向农民公布了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首次公布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在3月初提前预拨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出台了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政策。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政策不仅金额超过100亿元,而且补贴范围突破了13个粮食主产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补贴品种突破了仅限于柴油的涨价补贴。
  ——首次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首次要求用三年时间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专门文件。
  据财政部统计,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继续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同时,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各安排40亿元,解决2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25亿元,增加250万沼气用户;安排17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中央首次安排17.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拉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前三季度全国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762元,实际增长11.4%,连续三年保持了前三季度两位数增长;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更加喜人的局面,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书写新的篇章。
  这是在宁夏红寺堡一处粮食收购点,两位妇女正在堆放玉米(2006年11月10日摄)。2006年秋季,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作物喜获丰收。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