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发区财政投资项目实行新举措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2月4日 09:24
从缺乏基础的荒岛渔村到诸多跨国企业的聚集地,青岛开发区腾飞的质变背后,是“省好用好政府投资每分钱”量的积累。
为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青岛开发区自2000年开始,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近6年来累计编制工程标底694项,标底总金额329162万元;审核工程预决算及土地回购补偿评估业务1184项,审减48769万元。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预算算准政府投资每分钱。薛家岛居住示范区是今年青岛开发区实施的一项为民造福工程,涉及居民1700余户,新建居民楼65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每栋楼从主体工程到水电暖气配套工程,逐一列出工程量清单,逐一核定指导价格,工程量清单计价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工程量清单计价在实践中展现出的活力,也使该模式在开发区政府投资工程中得以迅速推广。如今,全区所有建安工程全面实行了清单计价。
实行施工图纸审核,合理设计,花好政府投资每分钱。“照图施工,必然导致现场拦水坝要先拆除后复建,这样设计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还要多花财政资金近200万元,建议把坝体附近有关设施设计方案重新予以调整。”这是青岛开发区财政局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审核唐岛湾水工基础工程施工图设计时提出的建议。这也是青岛开发区财政投资编审关口前移的又一新举措。今年以来,青岛开发区通过招聘专职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专家评审,将施工图纸审核纳入评审范围,直接参与项目设计论证,及时修订设计偏差,合理控制设计标准,有效避免了设计浪费。近年,先后组织奋进路道路三水、新建高中、南新安河治理等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核64项,涉及投资金额3.1亿元;修订设计偏差20余处,直接节省财政资金达到600余万元。
建立三级复核机制,竣工决算审清政府投资每分钱。居民楼平改坡是青岛开发区建设和谐文明城区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总投资达到1600余万元,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竣工结算也相对复杂。为切实掌握工程实际成本,财政、城建等相关单位竣工后及时组建评审小组,先后深入现场实测实量达到上百人次,通过核对工程量、取费标准等基础性资料以及相关费用资料进程初审,切实摸清了工程成本底数;在此基础上,评审中心组织专家成立复核论证小组,对于有关材料的定价、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的确认等工作以及对造价影响较大的施工措施等问题进行反复论证、评审定案;最后,财政部门在资金拨付环节中再次进行复核认定,通过严格程序、层层把关,在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审减工程造价557万元,审减额度达到30%。这只是财政评审的普通一例,目前开发区所有基建资金审核拨付已全部实现了“三级复核”,仅2006年前10月,即先后完成村村通油路、临港产业团地绿化亮化等工程预决算审核以及北船重工、石化基地等项目土地附着物补偿212项,审核资金总额4.54亿元,审减资金9648万元。
资金使用的节约高效,有力保证了前湾港、黄岛油港、胶黄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国际国内电话交换站等大型交通通讯能源设施的资金需要,形成了青岛开发区日见优异的投资环境,松下电器、三洋电机、韩国SK,美国辉门、英国铁行等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中石化、中海油、上汽集团等国字号企业相继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