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面积虽然不大,但这里却聚集了20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不乏华为、中兴、神舟电脑等知名企业;而地处粤西的吴川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为了解决布吉街道资源紧张、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为了促进吴川的经济发展,2005年,两地政府签订了一个合同金额为5亿元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目前园区各项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园区建成后,产值将达到60多亿元,税收每年可增加5亿元,帮助吴川解决就业岗位4万个。“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吴川!”吴川市副市长张胜泰兴奋地说。 珠三角牵手广东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无疑是广东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一年多来,全省14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中,已有8个市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据了解,目前这些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投入建设资金13.67亿元,签订入园投资意向项目257个,意向投资额达163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71个,到位投资额近30亿元;已建成项目42个,实际投资额20亿元。据测算,1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按规划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值1780亿元的经济规模,年可实现利税128亿元。 对于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协调”效应,广东省副省长佟星有过这样的表述:“政府明确通过设立产业转移园区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省内不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珠三角地区目前已经进入了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期,由于多年来走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路子,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仅以东莞市石碣镇为例,这个只有36平方公里的小镇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有工业企业1200多家。该镇党委书记刘始团告诉记者,土地资源紧缺正成为限制该镇企业增量扩张和产业升级的“瓶颈”,组织引导部分企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转移,腾出空间来发展优势产业已成为该镇的必走之路。为此,石碣镇决定与欠发达地区的兴宁市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由双方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目前双方已共同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已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首期投资3亿元的广东云山汽车厂落户该园。 2005年,粤北山区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分别较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6和6.5个百分点;东西两翼地区的GDP和财政增幅,则分别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4和2个百分点;今年1—7月份,东西两翼和山区投资增速高于珠三角,东翼4市完成投资增长25.7%,西翼3市完成投资增长28.2%,粤北山区5市完成投资342.97亿元,增长28.8%,东西两翼和山区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