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东部地区继续“领跑”创佳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2月6日 10:10
 

    国家发改委最新统计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地区在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有所回落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利润增长26.7%,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东部地区按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要求,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继续发挥领跑作用。
    ————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和能力建设。今年8月,一套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发展四个方面20项指标的“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率先推出。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上半年,“效益深圳”综合指数为108.18%,比2005年上半年上升3.33个百分点。为了做好深圳市“速度与效益”的方程式,深圳首先抓住自主创新这一中心环节,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框架。  
    2006年也是上海浦东新区探索金融创新、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年。这一年,上海石油交易所在浦东正式营业,中国第一家货币经纪公司在浦东成立,全球最大再保险市场机构英国劳合社的分支机构落户上海。与此同时,浦东新区开始实施科技发展“聚焦张江”战略,并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试点。
    近一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先后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建立了科技全面合作关系,筹划、启动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如今,30个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实施和推进之中,中石化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今年6月26日开工,项目建成后,乙烯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0万吨,炼油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250万吨。  
    ————更加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深圳,一大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深圳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29.4%、9.09%、5.6%、6.66%,分别提高1.8、0.09、0.1和0.56个百分点。
    上海浦东新区把国家确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与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仅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就实现生产总值1105.9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2265.7亿元,同比增长17%。而且,2006年浦东新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前提下,实现了单位产值能耗持续下降。
    天津滨海新区围绕创建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确立了总体发展思路,同时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引领其他改革。今年9月,随着渤海银行设立的第一家分行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对外营业,天津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达到413家。截至6月末,滨海新区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款1310亿元,贷款总量突破千亿元。
    ————更加注重和谐发展。2006年,深圳市启动了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万元GDP耗水量同比已明显下降;环保力度加大,全市近一半面积被确定为基本生态控制线;文化产业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接近7%;一些重大民生问题如就业、食品安全等进入制度化、常规化解决渠道,全市717万人享受工伤险,居全国首位。今年前3季度,深圳市万元GDP能耗为0.590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0112吨标准煤;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生产总值2.08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0.28亿元。
    上海浦东新区在实行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并轨的基础上,正在推动城乡医疗管理体制并轨,加快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改造。就业上,浦东对非农就业实行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上,浦东基本建立了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并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基本覆盖各类从业人员。  
    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天津滨海新区保持了强劲的引资势头。今年1至9月,天津滨海新区实现合同外资额47.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占全市总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9%上升为76.4%。同时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1至10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373亿美元,增长23.8%。
    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必将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经济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近一阶段,东部地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东部地区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这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东部地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更好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是注重加速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依托、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资金支持和政策环境为支撑的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更加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四是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管理、价格、外贸等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扶助贫困人口、保护环境、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