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选择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2月8日 09:49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开始全面覆盖了所有的经济板块。与中国几大经济区域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相比较,我们的区域政策及其实施工具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的认知不够,至今仍然是沿袭当年东部发展中所采用的政策措施和政策工具,仍然是沿着挖掘比较优势的思路去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既有比较优势,又有一定的内在缺陷和制约因素。
      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克服内在发展缺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克服发展的困难和矛盾往往比发挥比较优势更为困难和重要,因为,妨碍发展的制约因素得不到解决,比较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首要原则,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创新的基本立足点,是要有效的变过去“锦上添花”的区域政策制定模式为“雪中送炭”的区域政策制定模式,从注重运用产业政策去引导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到注重运用区域布局政策、区域调控政策和财税扶持政策,消除制约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困难和矛盾,从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帮助中部地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难题入手,为符合中部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从目前的情况看,促进中部崛起的区域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外生因素之一,要提高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内生性因素的融合程度,产生良好的区域政策实施效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及其实施工具的创新:一是要加大中部深度开放的促进政策创新,实现中部地区与发达经济体制的能量交换与要素对接,重点是增加对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逐步减少或基本取消路、桥收费,恢复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消除较高流通成本所造成的价格扭曲,使中部地区能够依靠市场力量,大量吸引外部的资金进入和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确立中部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中部农村的农业设施和公共事业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在中部率先开展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试点,发育新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对中部特别是中部农村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融资支持,用重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方法彻底解决农村资源的大量流失和农村经济的信贷紧缩问题。四是支持中部地区加快教育发展,大力开发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为中部地区吸引产业的跨国或跨区域转移、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育人力资本竞争优势。五是适应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和“南水北调”、“铁路客运专线”等国家重大项目在中部布局较多的需要,重视对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研究,实施差异化的区域调控政策,支持中部的城市和工业建设用地。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