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经济圈现状与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2月13日 14:57
珠三角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面积4.17万平方公里,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1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高出全省4.7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
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等企业群和产业群。
据了解,在珠三角经济区生产的计算机硬盘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计算机驱动器、软盘、主机板等重要元器件占世界产量的10%以上,电视机、程控交换机占全国的50%以上,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占全国的1/3。
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优先发展汽车和装备工业、石化、钢材精深加工、中高档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一批产业群、产业带。
长三角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即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
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不仅传统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比较突出。最近几年,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形势变化,长三角经济圈适时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上海提出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浙江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则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这些战略有效地促进了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开始形成。北京有中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
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的相继崛起,环渤海经济圈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中西部区域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国家鼓励东部外资企业到西部再投资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中部地区正越来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地区。
虽然现阶段西部地区在产业配套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适应所有跨国公司投资的要求,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西部进行投资。而且,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也为承接东部外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将逐步增大。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