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来自于快速发展———李成玉接受港澳媒体“感受开放河南”采访团专访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2月20日 08:45
河南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取得了什么成效?发展文化产业如何破题?怎样提升河南的“软实力”?如何进一步扩大河南与港澳的交流合作?12月19日上午,省长李成玉在接受港澳媒体“感受开放河南”采访团专访时,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回答了港澳媒体关心的诸多问题。亲切的言辞、坦诚的态度、理性的分析,使记者们对生机勃勃的河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应省政府新闻办的邀请,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凤凰卫视、亚洲电视、《澳门日报》、澳亚卫视等20余家港澳媒体于14日至18日在我省展开了集中采访。连日来,记者们一路走访、一路感受,开放的河南令他们耳目一新。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专访时在座。
“河南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良性互动之势”
河南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粮仓”和“中国厨房”。近年来,河南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这成为港澳记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李成玉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河南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曾长期抓农业工作的李成玉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缺了粮,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补得起。近1亿人口的河南如果缺了粮,哪个省也补不起。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是因为认识到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攀高,不仅保证了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我省食品工业提供了原料,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目前,食品工业已经在我省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销售收入已跃居全国第二位。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认真落实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尽力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可以说,河南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中,农业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成玉说,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采取了理性、务实的态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从全省来说,我们主要是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着手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农村道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医疗等问题。今年前10个月,省财政投向农村的资金超过了300亿元,为农民办了一些实事、好事。
“建设文化强省,河南正在积极努力”
港澳记者在采访中,对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感到“震撼”,对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非常关注。对此,李成玉说,河南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几千年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把河南建设成文化强省,我们还没有破题,还需下更大的气力。从当前情况看,我们既感到任务艰巨,也充满信心。比如河南出版业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河南作家群体在全国已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通过体制创新、艺术创新和运营方式创新,努力做大出版、影视、报业、娱乐等产业,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增强中原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省八次党代会把建设文化强省放到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强扶持,积极推进,使河南文化产业尽快有大的突破。
“河南的'软实力'来自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当一些记者提出,河南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硬实力”增强,如何进一步提高“软实力”的问题时,李成玉说,增强“软实力”,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河南一向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即使一些贫困地区,也都在发展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目前,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全省高校已超过百所;高中阶段教育普遍受到重视,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每个县都有一两所高质量的高中。基础教育在全国率先通过“普九”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在财政实力还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我省加大教育投入,“两免一补”全部落实到位,教师工资按标准及时发放,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从今年起,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困难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课桌凳全部换新,让孩子们坐进新教室,用上新课桌凳。
“发展提升了河南人的信心”
“这次到河南,我坐了三次出租车,司机都热情地介绍河南的新变化,精神面貌非常好,这是我见过的最自豪的出租车司机。河南人的自信心令人赞叹!”一位香港记者由衷地发出感慨。
“河南人民朴实、厚道、勤劳,今天的河南人对生活充满信心,来自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形象的改变,也得益于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增强信心,才能改变形象,才能赢得尊重。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李成玉说,今天的河南,已经不是过去流行话语中的河南,外地人到河南看到经济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颇多;在外地工作的河南人回到家乡,也重新认识了河南。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河南,使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现在许多省外的人都说,河南人腰板挺起来了,河南人自信心增强了。听到这些,我感到欣慰,由衷地高兴。这说明近年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对头、扎实有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响应。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努力,不浪费每一天,确保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让河南变得更加美好,让河南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港澳是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李成玉向港澳记者介绍了即将于2007年1月在香港、澳门举行的“中原文化港澳行暨2007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有关准备工作,以及近年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李成玉说,作为内陆省份,河南经济的外向度还很低。为扭转这种状况,近年来全省上下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对外商投诉的重点案件省政府分管领导亲自督办。今年全省利用外资已突破100亿美元,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企业纷纷落户河南。今后,随着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步伐的加快,河南的人力、资源、土地等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河南一定会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为做大郑州,振兴开封,我们正在推进郑汴一体化进程。郑汴城市连接线两侧功能区已开始规划建设,蕴藏着很多商机,希望有识之士抓住机遇,投资兴业。
李成玉说,河南与香港、澳门历史上就有很多联系,建国以后河南就成为供应港澳农产品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港澳企业在河南的投资显著增长,今年1至11月,全省实际利用港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4.4%。希望通过“中原文化港澳行暨2007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进一步增强河南与香港、澳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