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我省粮食生产今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年粮食总产达1011亿斤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2月22日 09:01
  即将过去的2006年,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用“大丰收”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连续8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05年突破900亿斤,今年一举突破1000亿斤大关,达到1011亿斤,比上年增长10.3%,创历史最高水平。
  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连续多年我省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今年全国粮食增产200亿斤,其中我省增产94亿斤,占了将近一半,居全国首位。“这不仅继续保持了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地位,实现了农业和粮食生产更高层次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
  盘点今年我省粮食大丰收,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稳定、完善和强化,有力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继续免征农业税外,今年我省对种粮农民进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7项补贴共30.45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同时,省里还拿出300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好政策重燃农民种粮热情。近3年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增加984万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我省夺取粮食大丰收的基础。自2004年起,我省选择了24个产粮大县作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县,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全力打造全省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
  围绕建设以优质小麦为主的全国重要优质粮生产和加工基地目标,我省着力调整和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使大宗粮食作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今年全省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544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1.2%。形成了小麦、玉米、水稻等多条优质粮产业带,更有利于机械、良种、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科学管理是我省粮食夺取大丰收的关键。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和对农民技术培训的同时,我省着力提高田间科学管理水平。目前科技对我省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45%和40%左右。我省基本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效规范化栽培技术,在抗旱、防洪、促弱、控旺、防病、治虫等方面都有较系统的应变管理措施。今年我省仅粮食各种病虫害防治一项,就挽回粮食损失100多亿斤。
  “河南熟,天下足。”如今,我省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52,不仅用占1.74%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每年有200亿斤粮食外调。伴随着粮食丰收,我省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3200万吨,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我省的味精、面粉、方便面、面制速冻食品、肉类和调味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河南——中国“粮仓”正在成为中国老百姓离不开的“厨房”。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