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区 (资料图片)
从荒土岗发展成中部现代制造业高地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步伐迈得稳健,产值增长率几年来一直保持在50%左右。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罗长刚说,开发区在建设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众多知名企业品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高质量招商引资。
因车而建是武汉经济开发区的独有特色,15年前中法合资30万辆轿车项目催生了开发区。建成后又因车而兴,如今已成为以“神龙”和“东风”两大汽车集群为纽带,聚集法国PSA、日本日产、日本本田3大世界汽车企业的中西部最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在开发区历次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变更中,集群发展汽车产业的主线一直清晰。
今年6月,继东风两大总部陆续进驻后,东风有限公司总部正式移师开发区,紧接着,神龙“二厂”的投建项目也尘埃落定,最近开发区又喜获国家授牌,成为全国6个“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到“十一五”末期,开发区年产汽车将达8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整车企业的强劲增长带动了对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物流的需求,武汉经济开发区对这些产业设置低门槛准入,康明斯、全兴、爱机等一大批知名汽车零部件和物流公司闻风而至,形成一个庞大的从研发到销售的汽车产业链。
由产业单一化集群向产业综合化集群转变,是打造一流工业园区品牌的必经之路。
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催生出的强大“羊群效应”,对其他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武汉经济开发区制定方针:大力引进“龙头”项目带动建成几个产业基地。他们以龙头企业聚集上、下游企业,从大项目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开发区的引资始终围绕大的优势企业展开,产业的集聚性、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断提升,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进一步壮大。其中,知名电脑显示商冠捷公司、唯冠公司相继落户开发区。
如今,开发区逐渐聚集形成五大优势产业群:以可口可乐、顶益、顶津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晨鸣纸业、南洋印务、惠典包装等为代表的造纸印刷包装产业,以海尔、美的、麦克维尔等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及器材产业,以东盛制药、海特生物、同济现代医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
赢得着眼于未来的集聚优势,武汉经济开发区靠的是什么?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万兴认为,众多一流企业集中在开发区,吸引了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使中外企业能充分实现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这为开发区积蓄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自主创新的实力借着集群的力量不断提升。
建区15年,开发区累计投资70多亿元,4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十通一平。开发区职能部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在商务部今年公布的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武汉开发区位居中西部开发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