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2006年度河南十大财经事件
文章来源:大河财富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1月4日 09:27

      又到岁末。充满着激情、梦想,蕴涵着激荡、反思的年度经济画卷,将在这一时刻,浓墨重彩地画上最后一笔。在这一年,“十一五”开局,宏观调控暴风骤雨,财经“大事件”频频上演,河南GDP再次跻身“万亿俱乐部”。沿着大省崛起的路线,河南完成了年度经济的恢弘篇章。
      作为一张财经新闻纸,《大河财富》在这一年,秉持“记录、深耕、建设”办刊理念,以自己独特的财经视觉,以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不懈追寻并记录和深读年度之经济大事件。这一时刻,对这一年的经济大事逐一盘点,既是对河南年度财经的一次梳理,也是对自己年度成绩的一次大检阅。   
      [之一]
      深航进驻郑州
      新闻还原:1月18日,河南省政府与深圳航空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深航将在郑州设立生产基地,成立深航郑州分公司。此前,南航河南分公司成为河南航空市场的唯一基地航空公司,在河南市场占有率达60%,具有垄断地位。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一家独大,几年来郑州平均机票价格一直高于周边省份。也正是由于垄断,2005年,南航采取了一些严重影响非基地航空公司在河南生存的措施,引发业界严重不满。
      而如何引入竞争,从根本上打破垄断局面,也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重点。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深航高调进入河南航空市场。3月31日,深航在郑州建立基地公司一事获得国家民航总局批准。今年6月,深航在郑州正式设立基地航空公司,并投放一架空客“郑州号”,已开通多条航线。
      最新追踪:10月29日,深航增加到沈阳、乌鲁木齐两条航线,而且推出购票优惠措施,有些机票折扣甚至为2.5折。12月23日,深航与美国梅萨航空集团合资成立支线航空公司。这意味着,今后河南以郑州为中心,深航将开通郑州至南阳、洛阳、商丘等城市的支线航线,及郑州至省外的其他航线,形成“1小时空中圈”。
      点评: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天敌”。在意识到河南航空市场南航一家独大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河南省果断决定引入竞争者,以此打破省内航空市场垄断的局面,使航空真正成为惠及消费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事实证明,深航进驻尽管刚刚开局,但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的魔力就是这么神奇。
      [之二]
      春都脱胎换骨
      新闻还原:2月份,从有关方面传出消息,ST春都正在酝酿新一轮的重组,重组方案的核心是,将亏损的食品类资产置出,同时置入盈利能力较强的水泥类资产,从而使ST春都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一家以水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重组方是实际的第一大股东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下简称省建投)。
      在省建投旗下,有占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20%左右的水泥产业。此时的春都,一直无法重振食品主业,且面临保壳和股改双重压力,资产置换成为省建投的现实选择。
      7月13日,省建投与洛阳建投达成协议,收购其持有的全部春都股权,从而使自己的持股比例达到58.5%。随后,以驻马店同力水泥70%股权置换春都食品类资产的“重大资产置换+股改”方案提出。
      最新追踪:省建投的股权过户正在进行中,而春都的报表显示,置入驻马店同力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努力后,春都2006年度盈利几成定局。
      点评:在河南乃至全国,曾是食品工业一面旗帜的春都命运堪称多舛,大起大落、大荣大辱,其重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一直期望“会跳舞的火腿肠”能再度舞动,关于春都救赎的演绎就是一个个鲜活的MBA案例。但是,无论是港兴、海拓普,还是实力雄厚的省建投,均对重振其食品主业回天乏力。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非人力所能扭转,最终,坚硬的水泥行将代替火腿肠,曾经的风云企业不可避免地陨落了。某种意义上,春都退场,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之三]
      双汇集团归入高盛
      新闻还原:4月26日,经北京产权交易所、漯河市国资委和国信招标公司联合招标,罗特克斯公司战胜多家对手,以20.1亿元的代价夺得双汇集团100%的股权。高盛集团全资下属的高盛策略投资(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罗特克斯公司51%的股权,鼎晖中国成长基金II持有其49%的股权,也就是说,拿下双汇集团的是高盛。
      其后的5月9日,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发展)也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漯河海宇投资有限公司以5.62亿元的价格,将约占双汇发展25%的1.28亿股份转让给了罗特克斯公司。由于双汇集团持有双汇发展35.72%的股份,海宇投资的股份转让后,高盛将持有双汇发展60.72%的股份,由此,“双汇系”完全归入高盛旗下。
      对于双汇“外卖”,一个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双汇集团未来要达到销售收入500亿元,做到世界肉类第三名,保持国内肉类食品龙头企业地位,需要大量投资,而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是海外整体上市,获得国际资本的支撑。在这样的情势下,拥有强大国际资本背景的高盛集团中标双汇集团也就可以理解了。
      高盛收购双汇集团后,双汇发展开盘连拉涨停,表明了市场对双汇发展前景的看好,而双汇发展的股改方案也在随后顺利通过。不过,由于高盛系外资投行,而双汇集团又是国内食品巨头,这次并购需要得到国家商务部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因此,自5月31日起,双汇发展便一直停牌,股改方案也暂未实施。
      最新追踪:12月9日,双汇发展发布公告,称商务部批复同意双汇集团和海宇投资的股权转让,双汇集团等将变身外资公司,而中国证监会的审批则尚在进行中。
      点评:只有站在国际化生存的高度,站在双汇集团长治久安的角度,我们才能理解万老先生的果断与远见。它也不可避免地带给了企业家们一个思考——双汇都卖了,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中又当如何生存发展?我们又当如何与资本共舞?
      [之四]
      洛轴集团重组生变
      新闻还原:刚从亏损中有所振作的洛阳LYC公司和洛轴集团,再次面临分歧。今年5月31日,在洛阳市有关方面的主导下,洛轴集团与德国舍弗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打算在LYC公司之外组建新公司。此举使LYC公司和洛轴集团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此前的2004年,洛轴集团濒临破产,在河南省国资委等部门的斡旋下,永煤集团于当年11月闪电进入洛轴,开始了其“不平凡的重组之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分歧。一年半后,洛轴集团和洛阳有关方面此番撇开LYC公司与外企签约,被外界解读为分歧的延续和升级。不经意中,洛轴的外资并购,恰好处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国内环境中,当时,徐工并购案正在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而这场焦点的核心,是外资并购危及国家安全的争议。
      最新追踪:备受关注的洛轴重组已进入关键时刻,悬念仍然在政策性破产,一旦迈过这一关,中国航空第一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一)重组将会豁然开朗。洛阳市国资委等相关各方运作洛轴政策性破产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中航一的重组方案已经浮出水面。接下来的问题是,重组中,永煤处境怎样?洛轴相关辅业如何剥离?答案仍然处于待解之中。
      点评:自去年以来,中国的并购市场突然活力爆发,外资并购更是独领风骚。外资斩首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成为2006年国际化潮流中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话题,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而洛轴重组之变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是加速外资并购的推手。很多地方希望通过合资实现国企脱困和改革的目标,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因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目的并不是帮助本土企业,而是针对我国产业和市场,实行“控制、吞并、垄断”。
      [之五]
      赫德森投资河南谜踪
      新闻还原:5月下旬,本报记者发现当时河南最大的造纸企业新亚集团的一个投资动向,它有可能对该公司的发展以及造纸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当记者深入下去后发现,美国赫德森在河南同时进行了四个项目,竟无一实行。根据所掌握的情况,5月26日,七日财富刊发了《美国赫德森河南投资迷局》。第二篇是《美国赫德森河南投资再调查》,通过对知情人的采访,报道了美国赫德森在河南以投资为名骗取各种费用的事实。第三篇《赫德森真相》,以《注册资金不足10万元人民币、全国狂签项目超百亿》、《8大项目,无一分钱落地》,揭露了美国赫德森只不过是一家注册资金不足10万元的个体户,根本没能力投入巨额资金。第四篇《别迷信美元和港币——赫德森事件反思》,邀请河南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座谈,从美国赫德森的个案入手,进一步分析河南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过度迷信美元和港币现象,并揭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原因。
      最新追踪:报道引起了河南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商务厅专门为此作了专题调查,并出具了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指出,要防止类似的外资诈骗行为。报道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为河南各地的招商引资热潮,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建设性的问题。
      点评:从2006年5月26日到6月23日,美国赫德森报道顺利结束。此次系列报道创下了七日财富史上多项第一:报道时间最长,历时近一个月;地域跨度最大,跨越河南、辽宁两省和上海市,行程几千里;发表文章最多,四期共刊发记者采写稿件8篇。此外,它还创造了财富史上首次就新闻事实入手层层跟进的新闻策划。
      [之六]
      大商接管金博大
      新闻还原:今年发生在我省商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河南单店销售规模最大、如日中天的本土企业金博大被东北“虎”——大商巨资吞下。2006年6月1日零点,金博大购物中心的招牌被“大商新玛特购物广场”取代,大商集团正式接管金博大,中原商界最为优秀的本土百货品牌金博大的生命,在还差4个月就9岁的时候戛然而止。来自东北的大商集团,以4.21亿元天价竞拍走金博大的3年经营权,开始续写中原商史。在这个年度重要经济事件中,本刊先后刊登《金博大城经营权拍卖猜想》《金博大:租赁权天价拍卖后的思索》《“金博大时代”终结》等深度稿件进行追踪报道,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在中原商界引发强烈反响和深度反思。
      最新追踪: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金博大烹制了一道规模宏大的圣诞筵席。大商新玛特取代金博大购物中心入驻金博大城后,原本确定的市场格局出现微妙变化,大商进行大张旗鼓的营销来提升人气。同时,大商新玛特和丹尼斯在郑州要开百货店分号的消息让百货商场之间的竞争呈现出更为激烈的趋势,且明年竞争强度会继续加大。
      点评:金博大不足9年的商海生涯,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如今的中原商业的缩影。大商接管金博大留给我们诸多反思,一是我们为何没有保住金博大;二是大商付出三年租赁费达4.2亿元的巨额成本拿下金博大,冒着亏损的风险到底图的啥?它看中的是两点,一是金博大已有的影响力。它拿下金博大,并以此为堡垒很容易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看中了郑州及河南的发展潜力。面对高速扩张的河南市场、交通和位置及适应发展商业的郑州,哪个想称霸中国的商人都不能放弃河南与郑州。在这场商战中,谁是真正的赢家?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过可以断言的是,在这场博弈中,“成者王败者寇”的定律并不适合。
  [之七]
      河南烟草大一统
      新闻还原:11月22日,对1.7万名河南卷烟工业企业干部职工来说,无疑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河南中烟工业公司(下简称河南中烟)隆重举行了河南卷烟工业企业重组挂牌典礼,正式宣布河南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的新郑烟草(集团)公司、许昌卷烟总厂、郑州卷烟总厂合而为一,统一成为一个法人实体。
      重组后的企业名称依然称河南中烟工业公司,而此前的新郑烟草(集团)公司、许昌卷烟总厂、郑州卷烟总厂将不再具有法人资格,新的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将拥有新郑、许昌、郑州、洛阳、南阳、驻马店、漯河、安阳等生产点,囊括红旗渠、帝豪等卷烟品牌,总资产126.7亿元,年产销卷烟近300万箱,年实现税利90亿元。
      而早在今年5月,三家烟厂的销售资源已进行整合,新烟集团、郑州卷烟总厂和许昌卷烟总厂主管销售的副厂长(副总经理),被任命为河南中烟工业公司营销部副经理,对3家企业销售队伍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认识、统一管理、统一目标、统一考核。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营销整合效果初显,11月16日,红旗渠销量突破100万箱,成为全国第6个超100万箱的卷烟大牌
      最新追踪:新的河南中烟实行资产、品牌、采购、销售等统一,逐步建立统一的市场营销中心、生产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物资采购中心,以有效整合企业资源。
      点评:豫烟重组,合而为一,堪称大气魄、大手笔。事实上,作为河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利税大户,如何走出豫烟大而不强的格局,实现河南卷烟工业的崛起,一直是政府、企业等各界关注的话题。
      8变4、4变3,直至合而为一,从2003年开始,烟草大重组一直是河南卷烟工业的主旋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联合重组,握指成拳求发展,是豫烟的必由之路,更何况国家明确提出了在全国培育“十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十多个重点名优品牌”。
      合,是件好事。但是,如何整合好资源,实现1+1〉2,在未来的全国知名卷烟品牌中,豫烟能否有一席之地,新的河南中烟工业公司无疑任重道远。
      [之八]
      股改攻坚
      新闻还原:2005年8月,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布出台《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4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出台,自此股权分置改革(下简称股改)在全国A股上市公司推进展开。
      2006年,是股改的攻坚年,以送股为基本形式,各种各样的股改方案,比如资产重组、转增股本、定向回购、大比例现金对价、权证等多种股改方案纷纷亮相,一批批的股改公司被迅速推出。
      至今年11月6日,沪深两市已完成和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达1191家,股改市值占比为94.23%,绝大部分公司完成了股改,而中石化股改后,股改已进入收官阶段。而从10月9日起,1014家G公司取消“G”标记,恢复股改方案实施前的股票简称,其余276家未进行股改或已进行股改但尚未实施的公司,其简称前被冠以“S”标记,以提示投资者。
      河南上市公司的股改在全国应该说相当靠前。全国第一批4家试点后,银鸽投资、郑州煤电、中孚实业、风神股份就亮相股改。而截至今年11月8日,32家河南上市公司中已有26家公司完成股改,剩下的几家公司也大多进入股改程序,完成股改的公司已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83.87%,列全国第二位,市值占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的89%,列全国第四位,而且,从总体来看,河南上市公司股改的创新性较强、进程较快和市场表现较好,大多数存有历史包袱等问题的公司,纷纷借助股改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
      最新追踪:目前,河南未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仅剩莲花味精、焦作鑫安两家,股改攻坚行将功成。
      点评: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手术,它被誉为“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股改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股权割裂这个历史缺陷,更在于为资本市场其他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创造了条件。从此,中国证券市场掀开了新的一页,开始还原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
      在其身后,一个高效配置资源的资本市场乍现市场经济核心平台的勃勃生机,一轮超级大牛市峥嵘初现。
  [之九]
      神火1亿美元跨国仲裁
      新闻还原:作为总资产逾80亿元的河南省骨干企业,河南神火集团因一起高达1亿美元的跨国贸易仲裁而备受业界关注。由于国内氧化铝短缺,神火需要大量进口氧化铝原料。作为业内知名的有色金属矿产和成品的进出口商,杰德金属就是神火的供应商之一。自去年年底以来,有色金属价格暴涨,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使得外国公司频频违反已经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他们的一个惯用招数是,先对中国企业吹毛求疵,借故上诉或解除合同,然后以不利于中方企业的价格谈和解。国内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忍让的态度,接受了修改原定价格条款的要求,而很少选择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使企业蒙受损失。去年以来,河南几家企业都被迫忍受这种宰割。神火跨国索赔,即处于这样的背景中。从因氧化铝大幅涨价,美国杰德金属公司(以下简称杰德金属)单方撕毁供货合同,到神火提出巨额跨国索赔,再到遭遇杰德金属“反诉”,神火与杰德金属之间的“梁子”一时悬念迭起。双方个中恩怨究竟如何?本报记者多方求解,终于拨开重重迷雾,神火跨国仲裁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最新追踪:目前这场跨国索赔的仲裁正在进行中,由于国际仲裁的程序问题,出结果的时间尚不确定,但神火有关人员对仲裁结果预期乐观。
      点评:神火跨国纠纷折射出的,只是豫企国际化之征途坎坷的冰山一角。事件本身,对于豫企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一个鲜明的警示符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逼近,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海外市场。但是,在豫企热情冲向海外的背后,却是一个不无尴尬的事实,它们面临着反倾销、绿色壁垒、反并购、国际规则等重重束缚。不仅如此,在海外市场,尤其在国际贸易中,外国公司借故违约的情况屡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是选择逃避,还是寻求法律途径下的维权,神火举措值得借鉴。
      [之十]
      新《大河财富》搅动中原财经界
      新闻还原:今年8月,大河报《七日财富》周刊正式完成蝶变——更名为《大河财富》。在更名的同时,为了适应新的财经媒体办报环境,导入专业化办报理念,强化采编环节和主流财经界之间的互动能力与互动水平,大河经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主流媒体发起成立的经济研究机构。
    《大河财富》以及大河经济研究中心面世后,相继推出一系列重磅作品和活动,在中原财经界引起强烈反响。8月4日,改版第一期,《大河财富》推出特别策划《追访一百单八将》,对15年前河南省乡镇企业局(后为省政府)发文表彰的108位首届河南乡镇企业家,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追访。这些企业家,大部分已不在这些企业工作,而这些企业,有的转手,有的破产,有的已经消失多年,采访难度可想而知。本报记者追寻上万里,克服重重苦难,最终把这“日益褪色一族”的真实色彩,完整地呈给读者。对他们的关注和追访,既是对这群经济分子的记忆和再现,也是对这段历史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主流媒体精神的彰显和弘扬。文章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震撼和高度赞扬。12月8日,《大河财富》历史上最厚的96版特刊“中部企业领袖年会特刊”震撼亮相,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尤其是由大河经济研究中心出品的一种全新媒体产品《2006年度河南经济前研报告》,以24个版的宏大篇幅,涉及河南省的宏观调控、国际化、大商贸、工业等10个部分的内容,以权威、高度、理性、前沿的视觉,纵横捭阖并深入浅出地阐述年度河南经济大势。视野宏阔,大气磅礴,开我省传媒之先河,得到省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肯定和好评。12月9日,被誉为中国中部地区最高端、最香醇“商业思想盛宴”的2006中部企业领袖年会,在郑州华彩落幕。年会期间,500多名来自河南、中部及全国的政界要员、企业巨子、行业精英和经济学家聚首郑州,笑谈河南,纵论中部,共同“烹制”2006年度中国中部地区最为香醇的商业思想盛宴。本届年会主题为“2006,认知河南,深读中部”,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主办,大河报社承办,是继去年首届“2005年中部企业领袖年会”成功举办后,又一年度顶级盛会。
      最新追踪:秉持“记录、深耕、建设”的办刊理念,《大河财富》将继续记录河南经济进程,深耕区域经济沃土。
      点评:主流媒体对区域经济的干预、参与及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