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黄昏,湘江河畔的挪亚游轮上人头攒动,大批韩国游客在甲板上观赏两岸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国际游轮上,类似场景也经常出现在黄花机场国际厅、西湖楼美食城等场所。许多老长沙都感叹如今街头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长沙越来越像座国际都市。
而来自旅游部门的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长沙正向国际化迈进:2006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0.63万人次,同比增长59.02%,创汇3.08亿元,同比增长52.48%,增长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营销城市吸引世界目光
旅游业是天然的开放型产业,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以营销城市为主线,不断加强宣传促销,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进一步扩大与国外的旅游合作,以此提升长沙的国际知名度,推动长沙与世界接轨,是长沙市旅游业近几年来一以贯之的大营销战略。2003年,长沙市旅游局提出了“发展旅游就是营销城市”的大营销观,认为发展旅游是向世界宣传长沙的最好方法,将长沙有形的、无形的文明以旅游为载体向全世界推销,将城市的山水、文化、娱乐、名人等各种特色资源推介给国内外旅游者。
在大营销观的指导下,市旅游部门整合长沙的人文、自然和社会资源,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强化“多情长沙,快乐之都”旅游城市形象宣传。近几年连续承办了三届湖南旅游节开幕式,举办了花车大巡游、国际旅游论坛、“万人多米诺”、“十万人同唱《浏阳河》”、长沙(香港)旅游推介会等大型主题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举办了第11届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世界总决赛,3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云集长沙,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眼球,极大提升了长沙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2006年,长沙市旅游局又联合举办了长沙(上海)旅游湘菜美食节,借上海这座国际都市向国内外游客宣传长沙,并在长沙火车站黄金地段打出巨幅广告,让“多情长沙,快乐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名扬世界。
重点出击拓展国际市场
长沙属于中部内陆省会城市,在2006年前还没有国际航线,入境游客相对较少,与长沙日益开放的形象相距甚远。为重点拓展境外旅游市场,2006年市旅游局把握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开通的契机,大胆实施旅游营销整合战略,即借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这个世界级旅游品牌招徕入境游客,将长沙的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常德的桃花源、张家界的武陵源等精品景区(点)整合起来,包装成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以韩国市场为重点大力开展营销,成绩斐然。
3月份,争取黄花国际机场开通了韩国往返长沙的旅游包机,随后又开通了长沙首条固定国际航线(长沙——首尔),为韩国游客进出长沙搭建了绿色通道,现在每周平均有40多架次包机往返长沙与韩国各大城市之间。
6月份,长沙市数十家旅游企业在市旅游局的带领下,组成长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境外促销团登陆韩国,在首尔、釜山成功举办了长沙旅游推介会,为期一周的宣传促销,在首尔等城市掀起一股长沙旅游热潮,长沙—常德—张家界黄金旅游线一经推出,就受到许多韩国旅行社和市民的热捧,大批韩国游客将原定的张家界一地游延伸到长沙、常德。
9月下旬,借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举办之势,市旅游局隆重举行了境外旅行商招待酒会,与来自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政府旅游官员和旅行商就旅游合作进行了磋商,为长沙市进一步开拓境外旅游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长沙市旅游部门加强了与外国同行的联系与沟通,先后邀请韩国一般旅游协会促销团、韩国高尔夫旅游考察团和韩国新农村运动考察观光团来考察踩线,接待了台湾东森电视台、德国国家电视台等境外媒体采访,“多情长沙,快乐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传播,促进长沙入境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省口岸办统计,2006年前11个月,长沙黄花机场的外籍旅客同比大幅增长,台湾旅客同比增长117%,港澳旅客同比增长279%,长沙成为全国入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特色产品赢得海内外游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对旅游产品而言,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2006年,长沙市旅游部门针对海外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推出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以游览伟人故里为主,重点推介毛泽东、刘少奇等伟人在长沙的故居和活动旧址,并与韶山连成一线,引起海外游客的强烈兴趣,很多外国游客在岳麓山、花明楼等景区流连忘返。全市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接待中外游客585.3万人次,同比增长6.48%,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10.7%。以“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观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野趣、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既让游客进行了一次生态休闲游,又让他们现场感受了长沙农村的巨大变化,加深对长沙的了解。
长沙乡村旅游异常火爆,全年接待中外游客835万人次,总收入达10.52亿元,同比增长121.94%。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高度评价“农家乐发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中国旅游报》称赞长沙为“全国农家乐最火爆的城市”。以湘江夜游为主的水上旅游和以品尝湘菜美食为主的美食旅游也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每天晚上,很多海外游客前往火宫殿、西湖楼美食城等湘菜名店品尝长沙美食后,再登上挪亚游轮,欣赏湘江迷人的夜景,感受长沙城市的无限活力与独特魅力,让他们乐不思归。
长沙旅游靠特色赢得了海内外游客,赢来了市场。而海外游客的增多,也带动了长沙旅游业的发展,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馆等老景点焕发新的活力,2006年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都超过30%;挪亚游轮、西湖楼等新兴景点快速发展,游客如织。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2660.63万人次,同比增长5.8%,实现旅游总收入222.59亿元,同比增长16.45%。
新的一年,长沙市旅游行业又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2007年他们将紧紧围绕长沙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重点打造以长株潭旅游圈和长沙、常德、张家界黄金旅游线为内容的“一圈一线”,全力营销“多情长沙,快乐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推动长沙旅游业不断迈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