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启动"蓝天碧水工程"等,山西推出2006环保十大新闻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1月10日 09:13
      1、山西省启动“蓝天碧水工程”。2006年6月10日,我省隆重召开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暨“蓝天碧水工程”启动大会,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于幼军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要求倾全省之力,用3-5年时间,完成“蓝天碧水工程”任务,彻底改善我省环境质量。
      2、山西省推出环境保护考核制、否决制和问责制。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于幼军在全省第七次环保大会上要求,严格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一票否决制”,对完不成环保任务的实行责任追究连带制。
      3、山西省控制污染“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006年,省环保局先后与14个省级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办法、规定,建立了对违法企业的共同约束机制,推动部门联动,形成了各方重视支持的新时期“环保统一战线”。
      4、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规定2008年底为环保达标最后期限。未达标的企业,无论所有制的形式、规模的大小一律关停。对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追究企业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
      5、山西省开始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环境整治。2006年5月,省环保局先后对孝义、襄汾、介休、清徐、怀仁等重点污染区域进行监督检查,重拳出击,依法关闭、取缔上百家违法建设的重污染企业,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环境问题。
      6、山西三市市长紧急采取措施,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2006年10月12日,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分别致信临汾市市长、阳泉市市长、大同市市长,要求3市加快环境综合整治进程,尽快摘掉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并对今后的环保工作提出了建议。
      7、山西省处置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走上规范化。2006年1月,我省下发了《山西省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省环保局应急处置中心和应急监测中心,先后及时、科学地处置了太原市“1?21”苯泄漏污染事件、108国道液碱泄漏事件、平定县铬污染事件、忻州市繁峙县“6?12”煤焦油泄漏事故以及昔阳县“10?26”洗油污染水库事件等23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切实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8、山西省“百县千企万民环境意识调查”轰动全国。为了调动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加快“蓝天碧水工程”进展,2006年6月至9月,省环保局开展了“百县千企万民环境意识调查”活动,上万公众参与调查。调查结果被广为宣传,在国内外产生轰动效应。
      9、山西省推出首届环保形象大使。李桂琴、哲夫、郭忠烈、刘文涛、苏云丽、阎吉英、李成太、王小东、李生贵、李福堂等10人荣膺殊荣。柴京海等10人荣获首届山西环保形象大使提名。此活动把我省2006环境文化年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10、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当选省纪检委委员。上任不到一年的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刘向东,因其干练果敢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执法、严于执法的精神闻名全省乃至全国。2006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当选为山西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这在山西环保史上还是首次。这说明,山西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山西环保系统的政治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